南京“癌症旅馆”:一间房五六平 患者被压得喘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旁边的百子亭,一条仅五百多米长的巷子中,散落着数十家快捷酒店和家庭旅馆。这些旅馆被一些患者称为“癌症旅馆”。在这个特殊的旅馆内,一间房仅五六平米,住在这里的癌症患者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住院,只能默默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和经济的压力。今天是世界癌症日,让我们走近这些患者,倾听他们的心声。
张玉萍(化名),一位来自无锡的女子,今年刚刚六十岁。去年底,她被诊断出患有子宫癌,并在十二月三日接受了手术。一月初,她和丈夫来到南京的江苏省肿瘤医院进行化疗。医院的床位紧张,除了最初的三天住院外,其余时间他们只能在外面寻找住宿。
在病友的介绍下,张玉萍找到了这家距离医院仅两分钟步行的宾馆。宾馆的大堂里,她常常坐在沙发上,与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她的房间虽然只有五六平米,设施简单,但对她来说却是一个临时的家。她和丈夫已经在这里住了近一个月,每天支付一百元的费用。
每天清晨五点多,张玉萍和丈夫就会醒来。病痛让她难以入睡,而丈夫则要到附近的菜场买新鲜的菜来做饭。上午十点,他们准时出发去医院接受化疗。人多的时候,他们需要在医院等待很长时间。对于病情,出身农村的他们并不太懂,只知道一些简单的医学名词如红细胞、白细胞等。
张玉萍的丈夫想尽办法给她补身体。他买了红枣和药给妻子补充能量。昨天中午,他还为妻子准备了鲫鱼汤配大白菜,虽然简单但营养美味。下午的时候张玉萍因为疼痛和心烦意乱在大堂和房间里来回踱步。她表示自从患病以来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的觉。
除了病痛的折磨外,高昂的费用也是张玉萍心中的一块石头。他们原本计划在医院治疗可以报销费用但后来住在宾馆却一分钱都无法报销。“一星期化疗五次每次都要一千多块还有各种药。”从一月九日到昨天她已经花费了四万多块钱其中不少都是借来的。她表示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换个便宜的出租屋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能有更好的环境来对抗疾病。癌症阴霾下的生活:病患与家庭的挣扎
深秋的南京,寒风瑟瑟。张玉萍,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与丈夫相依为命,丈夫的双手痛风,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中唯一的儿子左臂残疾,儿媳又患有心脏病。如今,张玉萍的病情更是让整个家庭雪上加霜。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她说:“扎一针都要一百多,而南京本地的病患报销后只需十几块。”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张玉萍一家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距离过年还有两周的时间,张玉萍和丈夫正在商量“搬家”。他们现在所住的旅馆每天费用高达100元,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计划搬到每天只需70块钱的出租屋,虽然环境不如现在,但至少能省下几天的饭菜钱。
在这个离省肿瘤医院正门不足50米的小院内,周师傅经营着一家“小旅馆”。这间看似普通的旅馆,实则承载着许多病患家庭的辛酸与无奈。周师傅介绍,他的旅馆周一到周五几乎爆满,这间小屋虽然只有三四平米,但每天租金高达60元。附近的其他旅馆也都是同样的价格。这些病患因为化疗反应,大多精神不振,有些人甚至不得不戴上帽子来掩盖掉落的头发。他们的日子总是过得小心翼翼,笑容也变得奢侈。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曾经鲜活的生命如赵丽蓉、罗京、陈晓旭、姚贝娜等,都被癌症这个无情的杀手夺去了生命。据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揭示了癌症的凶猛与无情。
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多癌症患者表示想放弃治疗,但家人的坚持与不放弃,让他们重新燃起希望。高昂的治疗费用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他们在这里相互交流、鼓励,尽管很少露出笑容,但心中仍怀有对生命的渴望与坚持。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旅程中,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挣扎,更是对全社会关于癌症防治的呼唤与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