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石头剪刀布”获胜策略是闲的蛋疼
近日,关于我国科学家研究“石头剪刀布”获胜策略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烈讨论。从大众调侃的“没帮助”,到质疑这项研究价值的声音,都在反映着公众对于科研的关注与疑惑。今天,我们就来一下这个策略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
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对“石头剪刀布”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名为“赢家留,输家变”的策略。这项研究不仅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更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这一新策略能够为玩家提供更高于纳什均衡策略的获胜机会,甚至有可能实现更高的社会效益。这一发现无疑打破了人们对“石头剪刀布”这一简单游戏的传统认知。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尝试运用这一策略进行游戏,却觉得并没有明显提升胜算。有人质疑这项研究的实用性,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科学家们在“闲得”时才做的研究。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不适应或未能从中获利就否定这项研究的价值。科学研究的价值往往在于其对于人类认知的拓展和深化,而并非立竿见影的实际应用。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从人类认知和决策模式的角度来研究“石头剪刀布”,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类在面对复杂决策时,往往会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而这一策略正是基于对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而得出的。尽管在实际游戏中,这一策略可能并不总是奏效,但它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该项研究论文已在预印本平台上公开,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尽管仍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审议才能正式发表,但这已经足以证明其在学术界的价值和影响。研究者们希望通过这项工作能够激发更多关于人类决策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后续研究,这也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石头剪刀布”获胜策略的研究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并不被大众所理解或接受,但其对于人类认知和决策模式的研究价值是不可否认的。我们应该给予科研工作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毕竟他们的工作往往需要超越现实需求,去拓展人类的知识边界。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外籍副教授约翰斯坦贝格对于近期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尽管这项研究并非突破性的,但其内容的趣味性和价值性不容忽视。
当我们谈论剪刀石头布这个游戏时,如果对手十分聪明,似乎我们无法找到有效的策略来确保胜利。斯坦贝格表示,根据这次的研究内容,如果大部分人的出招模式相对固定,那么研究者给出的策略确实能够提高胜利的概率。一旦这个策略被广大玩家所熟知,那么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教授持保留意见。他认为,这个研究更多地关注人类行为和思维惯性的领域,只有在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引入数学模型。他强调,每个地方的人的行为和风格都有所不同,男女之间也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虽然从剪刀石头布出发来研究博弈论是一个可行的思路,但建立数学模型时,必须合理地将人的习惯、心理等主观因素纳入考虑。
这位教授进一步指出,目前的模型并没有完全排除人的独立因素。人类思维是独立且复杂的,不可能像机器人一样冷漠。就算存在某种策略,也不能假设对手像机器一样毫无反应能力。他们同样会采取反策略来应对。
在北京工作的博弈论和人类行为研究分析师尼尔斯菲尔也对这一研究进行了评价。他认为博弈论的重要突破点在于如何理解认知偏见如何影响人的决策。尽管这一研究的假设人们在玩剪刀石头布时存在认知偏见是有价值的,但菲尔认为该研究并未很好地验证这一假设。他认为结论有些牵强,是基于不公平和不切实际的判断。实际上,认知偏见不仅仅存在于剪刀石头布这个游戏之中,更广泛地被应用于市场策略中,聪明的商家会利用认知偏见来影响消费者行为或操纵人们的感受。
各方对这一研究的看法各异。有人认为其有趣且有价值,有人认为模型存在问题,也有人认为判断不公平。但无论如何,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博弈论和人类行为的关系。想要了解更多新闻,请阅读新京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