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告诉程子华,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
在历史的长河中,塔山,这座在辽宁普通的村屯,刻下了永恒的印记。这里,无塔亦无山,但在人们的心里,却有着一座神圣的丰碑。它记载着一段壮烈的历史,承载着人们对英勇烈士的敬仰。
在国共两军生死角逐的战场,塔山战上演了六天六夜的惨烈战斗。战争的残酷无情,使得双方战死者难以计数。战争的惨烈程度,从目击者的回忆中可见一斑。打扫战场时,死伤者太多,收拾不完,断肢残臂随处可见。早晨和晚上,大人们都不敢轻易让孩子出门,以免他们被那触目惊心的景象吓着。
在这片土地上,也孕育出了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在战争中坚守信念,用生命捍卫信仰与忠诚。战争结束后,他们的事迹被传颂,成为历史的见证。在塔山烈士陵园内,8位将军的遗嘱被尊重并执行,他们的骨灰被安放在这里,与747名烈士一同安息。这里,飘扬着党魂、军魂与民魂,短暂的生命也因此而不朽。
当我们来到塔山,探寻这段风云历史时,仿佛能够听到一种天籁般的声音,在深情地诉说。通往塔山的公路左侧是连绵的丘陵,右侧是开阔地,再远处便是渤海。海风带着腥咸的味道,夹杂在空气中。低矮的房屋、残旧的农舍、寂静的田园、干涸的河床……这里的一切,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尤其是李文顺老人,这位战争目击者,向我们描绘了当时的场景。他回忆道,塔山战是在两个山头间的平原打响的。战争的惨烈程度令人难以想象,双方都杀红了眼。战争结束后,当地组织人们去埋尸体,而李文顺老人也参与了这一工作。他描述了在海边战死的人们如何被埋葬的情景。而那些在军集团冲锋的平原地带战死的士兵更是难以计数。他们的尸体被分成几个大坑掩埋。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年,尸坑上生长的庄稼依然油绿茂盛,栽种的树木也茁壮成长。
如今,我们站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平静。我们仿佛能够听到那些英勇战士的呼唤,看到他们用生命捍卫信仰的身影。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敬畏历史、敬畏先辈、敬畏那些用生命捍卫信仰与忠诚的英雄们!曾经,在这片看似无险可守的农田里,奇迹般地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村民们在田间劳作时,一颗意外的呼啸而过,擦身而出,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战争的硝烟。这里,曾是国共两军激烈交战的战场,当年,在此投入了强大的兵力,领导的军队却在这里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如今,这片土地已经恢复了宁静,葡萄、苞米在这里生长繁茂。红色的土壤见证了战争的惨烈,而军的重炮在这片土地上却只能炸出一个个大坑,无法对我军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这里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这片土地向着人民解放军倾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的精锐部队也曾在这里遭受重创。张灵甫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围困,我军炮火的威力在石头山上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给官兵带来了重大的伤亡。
我们来到当年双方激战的高桥桥头堡,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铁路桥。饮马河成为了干沟,涵洞内气味难闻。桥柱表面已经被水泥抹平,难以看出当年的痕迹。但一棵老柳树却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它顽强地生存下来,成为了村民们的“神树”。
塔山烈士陵园里种满了苍松翠柏,寄托着人们的哀思。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沈战役时期,当时这里发生了震撼历史的塔山战。在这场战斗中,国共两军短兵相接,近身肉搏,每一个小时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死去。但的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确保了锦州攻坚战的最终成功,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吹响了冲锋号。
参与战斗的英雄们的事迹被永久铭记。四纵的主要指挥员们看着战士们的遗体,看着被炮弹犁过的土地,热泪盈眶,立下誓言要与烈士们长眠在一起。这八位将军的事迹汇成了一部传奇人生,他们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他们的英勇事迹已经成为了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历程中的壮丽华章。他们的传奇人生和英勇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