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率先发布空气质量预报 西部城市第一个

健康快乐 2025-04-18 17:03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在1月2日至3日的时段,成都的天空将呈现多云的景象,伴随着一种可能的现象近地面逆温层的出现。这个现象预示着层结稳定,风速减缓,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雾气缭绕的情况。由于气象扩散条件相对较差,预计这一时段成都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将达到重度标准,主要的污染物为PM2.5。

昨日下午五时零六分,成都市环保局通过其官方微博“@成都环保”发布了这一空气质量预报。这一信息的发布,标志着成都成为了西部地区首个发布空气质量预报的城市。随后,市环保局召开新闻通气会,详细介绍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的运作原理和工作机制。

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正在通过数值模型和统计模型的结合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市环科院的高级工程师周来东向记者介绍,数值模型基于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建立一个数学框架,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反应和清除情况来进行推测。通过历年的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观测结果,结合统计模型,两者共同推测未来的空气质量。

备受关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也将在本月上旬公布。空气质量的预报预警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预案的启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高级工程师谭钦文坦言,目前发布的24小时空气质量预报与用于启动预案的数据并不完全相同。预案的启动需要更长时间的空气质量预报数据,目前这一数据仍在试运行阶段。

尽管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但谭钦文介绍,所有的预报都存在不确定性。综合分析后,目前的预报准确性已达到60%,这已算是较高的水平。他还指出,该系统尚处在试运行阶段,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不断改进和提高预报的准确度。

除了成都市环保局的官方微博,预报信息还会在多个平台上发布,包括成都市环保局官网、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官网以及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等。

要获得这样的预报结果,需要对区域大气污染的分布、污染物的化学组成、污染物来源以及主要污染物如PM2.5的污染程度等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准确的污染源数据库和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配合气象、航测、卫星遥感及模型模拟等多种手段,模拟量化气象变化对污染物生成、转移、加重和涤除程度的影响。通过这些手段,研制出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并建立相应的预警预报模型。结合空气质量监测、气象监测等多个系统的监测数据以及污染源的变化情况,由系统“计算”出未来一段时间空气的变化趋势。

每日凌晨,这个复杂的系统开始进行数据的初始计算。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计算,上午9点至10点间得出初步预报结果。随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部门和空气质量综合分析部门对过去的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模式预报结果结合,与气象部门进行污染形势的会商,最终得到相对准确的初步预报结果。每日下午2点,环保与气象部门还会进行特别会商,重点关注是否有特殊天气变化,如冷空气或突发降水,并形成书面的天气状况分析。在午后四点钟的阳光下,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他们将之前的会商结果,如同打磨一件艺术品般,精细地结合模式预报与气象预报的结果,进行人工的修正与调整。他们的目标,是形成一份对未来24小时空气质量的精确预报。

这一切的努力,是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高级工程师谭钦文所介绍的。他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引领着团队航行在数据海洋中,不断、分析、解读,将复杂的科学数据转化为对未来空气质量清晰明了的预测。他们的任务重大而艰巨,因为他们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预测,都关乎着市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这是来自成都晚报的一篇报道,由白茹为我们呈现。我们看到的是一份对工作的严谨与敬业,是对环保责任的深刻体现。他们的努力,是为了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呼吸到清新、健康的空气,享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场预报的制作,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数据汇总和预测。它更是一次科学的,一次对未知的挑战。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专家们,就像是在空气中绘制一幅未来24小时的空气质量地图,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点,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智慧。

在未来,我们或许无法预知所有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未来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这份预测,是我们对抗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武器。让我们期待他们的每一次预测,期待每一次的空气质量改善,期待更美好的明天。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浏览成都晚报的报道。

上一篇:15天减肥餐单 教你半月内甩肉16斤不反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