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士3500,马兰士3500音质怎么样
一、前言
随着音频设备市场的日益繁荣,关于音响设备的选择成为众多音乐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近日,本人正在对自家的小黑屋进行重声处施工,规划打造一场视听盛宴。在扬声器、后级等硬件都已确定的情况下,唯独前级功放的选购令人犹豫不决。在此,本人结合市场调研和众多资深音乐爱好者的经验,针对国内市场容易购买到的主流欧美前级功放进行梳理。
在前级功放的选购过程中,我深感这是一个充满技术魅力的领域。物质由能量组成,AV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市电,回放环节则是信息对能量的调动、统筹、组织、转换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消除了不确定性,使接收者从收到的消息中获取有效信息。参照信息系统的结构,不难看出AV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到还原回放的信息系统。前级功放的属性就是分析、调动、组织、加工、分配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作为音频数据处理中心,其硬件搭配与软件编写的融合程度直接控制回放结果,对观影听音体验有着重大影响。由于人类对能量与信息的利用能力在不断进步,因此买新不买旧符合科学进步原理。
在选购前级功放时,我总结了四个关键点:运算能力(解码、音效、声场)、DAC芯片(声底、音质、音色)、空间修正方案(声学修补软件、契合度)以及平衡设计(输出失真度)。接下来,我将结合这些关键点,分享一些个人的主观看法。
二、正文
在欧美主流级的前级功放中,国内售价约为3-4万区间。相较于日系大众机种,欧美声底、厚实中频、影院质感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在、细节、操作、品控等方面各有优劣。对于想尝试欧美声底的烧友来说,这个级别的机种足以满足需求。
在这个级别中,Arcam AV 40和JBL SDP-55两款功放是哈曼集团推出的双胞胎产品,高度相似。它们采用相同的构架,只是有些许差异。从商业角度看,哈曼集团通过推出多个品牌和产品,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效率,发挥了品牌溢价优势,并扩大了市场。从烧友的角度看,我对这种收购套娃、贴牌出货的策略持保留意见。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的是充分竞争和百花齐放。发烧友们更看重的是各厂家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技术的沉淀以及软硬件整合输出的能力。这是经过十年一剑的匠心体现,而非简单的资本运作和快餐文化。
在选购前级功放时,我强烈建议烧友们多做比较,深入了解各产品的特点和性能。除了参考价格和品牌声誉外,还要关注产品的实际表现和用户评价。最终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前级功放,打造出一个完美的视听体验。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各位烧友交流讨论,友好互掐。在音频领域,除了我们所熟知的SDP-55配套AV40之外,还有诸如SDP-65、SDP-75等高端产品配套Trinnov Altitude系列。这些产品线的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仿佛直接从入门级跃升至顶级。对于这样的布局,尽管有观点认为中间应该有两三款中高级产品来承上启下,但市场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至于是否愿意投入资金购买,那就看个人的需求和偏好。
聚焦到产品本身,即便AV40被视为欧美主流机型,其影院感已经超越了大部分日系产品。AV40的硬件架构与即将推出的新机型相比,虽然有所不足,但其DAC采用的ESS 9026 PRO芯片,与JBL55的9028 PRO一样,均按照1配8的比例分配声道。值得一提的是,AV40的软件是第三方大厂DIRAC授权,虽然存在兼容性问题,但校音表现依然出色。Arcam和JBL的校音团队都有着深厚底蕴,它们的作品能够展现出欧美声音的特色,氛围和力都表现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JBL55拥有的DANTE接口,是一种先进的数码输出方式。这种方式绕过了传统的DDC芯片瓶颈,更接近“源音”的数码玩法。虽然在中低端市场这可能是一个独家的优势,但对于高端玩家来说,这样的设计可能略显鸡肋。不过无论如何,任何创新都值得鼓励。
再来看美国的Anthem AVM-70,这款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非常明确。以3500美元的美国售价,与上级产品相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作为自家传奇机种D2V的换代产品,它继承了本厂的校音特点,并采用了的DSP和DAC技术。据说由于芯片供应问题,后期版本可能会改用ESS芯片。这款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15.2声道设计,可以独立管理双炮,这对于一些追求极致音质的玩家来说可能具有吸引力。
还有Monoprice HTP-1这款产品,它采用ATI集团的技术和生产,主攻美国性价比市场区间。其硬件堆料比AV40和SDP-55更高一级,采用AKM加持,音乐味浓郁。与AV40和SDP-55一样,它使用的是第三方DIRAC软件,因此在兼容性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经过多次升级后,这些问题得到了改善。额外付费后,它可以开启高段位的DIRAC+BM多炮管理功能,空间修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其背后有强大的校音团队支持,出声质量得到了高度评价。但在国内,由于货源不稳定和宣传不力,这款机器的用户相对较少,成为了一个冷门的好机器。
无论是欧美主流机型还是其他品牌的产品,都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音频领域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的支持和推动。让我们期待更多的新产品和技术带来更好的音质体验。在国内实价约五万元的档次中,虽然被称作入门级,但其表现已经相当出色。特别是在Muse和Mp-40身上,它们不约而同地采用了Burr-BrownPCM的DAC。这些产品并非简单的采用芯片厂家提供的现成方案,而是凝聚了厂家对音乐的深入理解与自主开发的心血。它们成功跨越了与第一类芯片厂家集成方案的差距,跻身AV前级高素质的领域。
其中,Anthem AVM-90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在美国市场上,其售价高达7000刀,定位类似于辉腾或丰田的。这款机型在前面的圣歌70的基础上,将声道数扩充至19声道,诚意满满。开发初期,它采用了八颗高端的AKM 4499芯片,这是外购芯片集成前级中的最高配置DAC。其参考级为32位,工作频率高达768kHz,表现出色。其音质优美,声底纯净,是厂家最高规格的线路设计、高精度大补元件、超大高效环形电源的结晶。虽然因AKM生产线失火导致的连续两年无晶片供应困境让AVM-90一度陷入难产状态,但最终厂家成功转向ESS并进行了相应的匹配和校音。如今,首批AVM-90已经登陆国内市场,期待用户的真实反馈。
另一款备受瞩目的产品是Acurus Muse。它的优势在于采用了113颗Burr-Brown PCM 1795芯片,其中10颗一对一硬解10声道,3颗解码双声道。其线路输出平衡,追求数码时代的模拟味道。Muse的DSP芯片在2020年更新后,与更高级的风暴MK2同级,显示出其在算力、解码能力和数码声音输出动态方面的强大实力。Muse的用户应该对此感到欣慰。Muse的底噪极低,营造出纯净的观影氛围。它以“高保真还原”为目标进行开发调试,表现出细节好、高、密度大、声场广等优秀特点。原配的自动校音软件ASPEQT也展现了厂家的技术实力。
随着DB9设计的融入以及标准中控Control4 IP驱动的加入,这个团队虽然新晋,但成员均堪称影院或STUDIO音频领域的资深专家。尽管外购价格高达2500美刀,位居全场最高,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厂家的独特优势,对我们用户而言,却也是一种挑战。
我们必须正视一些劣势。该设备并不支持Auro3D,而且未来也不会有此功能。尽管对于蓝光商业影片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ATMOS仍是主流,但这一点仍需留意。ASPEQT调试软件需额外购买,其价格甚至比创诺的Optimiser还要高,除了专业代理,普通用户可能难以承受。该设备未预留足够的Headroom,这表示厂家希望保持原汁原味的音质,不进行过多的修正。如果玩家的动手能力不足,PEQ调整不佳,就可能引发失真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使用PEQ,声音可能会出现重大失真,令普通用户感到失望。简而言之,不调试不行,调不好也不行,对声学环境与动手能力的要求极高。
总体来说,Muse的门槛较高,对环境、器材、技术都有一定要求。它类似于刚学成一身本事的中二青年,稍有不如意就可能闹脾气。它就像一把玄铁重剑,需要神雕大侠的修为才能驾驭。玩不好是常态,但一旦掌握,其上限极高。对于普通玩家来说,Muse如同宝马M3或阿尔法罗密欧的三叶草,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热情才能享受其带来的乐趣。
反观Lyngdorf MP-40,其优势显而易见。作为欧洲HIFI大厂的精华浓缩版,它与旗舰机型的音质、性能与软件完全相匹配。即使没有HDMI2.1通道、几个HDMI接口、数字输出、DTS:X PRO、8K图形处理及4个原生解码功能,它仍然能提供林道夫的看家本领:12声道独立解码+4个可定义的辅助声道。以中档代价换取高档体验,其性价比十分突出。
MP-40还拥有高贵华丽的欧洲声,无论是武打片、科幻片、动作片还是文艺类、歌舞类,都能处理得恰到好处。其细节力、环绕活跃度、声场空间及轨迹感都表现出色。HiFi大厂对声音真实还原的要求在这款设备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硬件方面,8颗PCM1796双声道DAC进行数位类比转换,配合鼎鼎大名的Room Perfect软系统,完成了度满分。林道夫集中资源研发出通配版的RP软件调校,所有机型统一装配,不额外收费,简化了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林道夫在声学软件方面的开发始于93年,其目标是消除房间的负面声学影响,保留扬声器的声音特征,对全频段进行无缝融合。这种理念使得其在声学与硬件开发方面的融合成为业界的佼佼者。如同米开朗基罗去除多余的石头后塑造出“大卫”,林道夫的技艺也达到了巅峰。当英国的独家经销商Gecko对比施坦威与高定品牌林道夫时,即使在未进行声学处理的演示厅中,两者依然能带来顶级的声音体验。
林道夫的劣势在于其以音质和平衡著称,一些烧友认为其在铁锤般的AV系统中缺少一种气势,刺激感、刚烈感和蛮横感略显不足,中频厚度也并非顶级。也有用户反应林家中频以及刺激度遵循真实恰当的原则,认为一味追求厚重暴力如同“美颜加料”般的效果,并不是厂家不能做到,而是选择不愿意如此做。
总体来说,MP-40易于上手,适用广泛,门槛低,完成度高,容差性强,输出稳定。它就像射雕末期的少年郭靖,虽然绝对实力可能不是最强的,但具有一流的少壮风采,拥有华山论剑的入场资格。
我曾有机会借到此机,一群烧友计划轮番试用。刚刚进入一位8805烧友的房间,未播放RP就开始大喊“高频通透、中频扎实、音质抓人”,自此本机便成为他的专用机,再未离开他的房间。这位烧友凭借此机成为小群中的颜值与实力担当,成为重庆新生代烧友的标杆。对于重庆烧友圈的朋友来说,不难猜测这位标杆是谁。
这款机器对于客厅党和小白来说非常适用。RP能够应对任何类型的房间,无论环境、搭配和基底调试情况如何,都能得到出色的效果,尤其在原始环境较差的情况下,提高更为明显。无愧于客厅救星,声学福音的称号。它适合从初级烧友到对音质有要求、对性价比、全面性和完成度比较看重的中偏高级烧友。
在高档顶流级市场中,其市场落地价在8万区间。对于这个段位的产品,与更顶级的产品相比,我认为已经没有明显的差距,更多的是风格流派的差异。一定要说欠缺的话,可能就是在极致度上有所不足。为了达成极致目标,一些品牌会付出巨大成本,这也导致了其定价达到顶级水平,符合消费者追求最贵最好的原则。
接下来是Datasat RS20i的介绍。作为大地的旗舰产品,它拥有根正苗红的影院基因,曾经是环绕声系统开发的公司。凭借血统和来路,它应该属于第四级天花板级的产品。尽管年代久远,但在数码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它仍然凭借其特点如宽广的剧院声、纯正影院血统等受到认可。采用6颗AnalogDevice的ADSP-21369芯片,功耗惊人,需要风扇散热。它在Auro3D技术方面的运用堪称登峰造极。
另一个亮点是Acurus ACT4。拥有15颗PCM1975立体声芯片和强大的双DSP芯片组成20声道。其DSP性能与某些顶级产品相同,但在堆料上更胜一筹。据说其电源和电路有所升级精进,符合其高端段位的定位。综合来看,ACT4在堆料上比许多其他产品都要重,但在实际表现上也非常出色。由于缺乏对ACT4的测评和讨论,它的存在感相对较低。如果有更多关于ACT4的详细信息或实际体验分享,将非常欢迎补充交流。2.3.3 Lyngdorf MP-60 2.1的极致追求
Lyngdorf MP-60 2.1,一款拥有多个HDMI接口、支持DTSX PRO、16声道独立解码的顶级音响设备。在欧美市场率先装配HDMI2.1,具备AES数字输出功能,通过DDC芯片,可外接洗水机以提升“数码音源”体验。与更高档次的大鹰、风暴、创诺暴同列,它更可通过购买DANTE数字卡,进一步接近“源音”的纯粹。其音质和性能已然高段位,作为旗舰产品,它在解码、接口、扩展性等方面追求极致,展现了一种明智而深入人心的策略。核心的校音及软件效果极佳,如同口碑满满的RP,优秀至极。
如果说MP-40如同初出茅庐的郭靖,那么MP-60则像是神雕时期的郭靖,将所学融会贯通,从少年成长为一代宗师。在此档次的机型中,它如同奔驰S600或宝马760,无论从动力、用料、工艺、配置、性能、安全性、舒适度、先进度等各方面都是集大成之作。
第四级顶级天花板上的明星
市场价位超10万+,达到我所称的超豪华品牌级别。在此级别中,存在三台各自领域的巅峰之作,它们无需再提及什么、细节、环绕等普通科目,因为它们早已是顶级的存在。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哪些方面更为极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级别的音响设备都可以数字输出外挂解码器以扩充性能,理论上提升和输出无上限。
2.4.1 Theta Casablanca V模拟感最强的前级
大鹰企业,自1988年创立以来,一直专注于HI-END前级产品的研发。作为小规模公司,它始终坚持精品路线,专注于开发发烧级两声道产品,以音质为主导。多年的HiFi DAC设计制作经验,使得其在模拟领域的功底十分强悍。采用传统HIFI模拟分立器件的思路制作AV前级,据说每个声道都使用了PCM 1792的芯片,这种豪华配置确保了其数码时代的韵味十足。软件方面的融合稍显不足,但可通过高级定制安装市场进行补偿。尽管其菜单设置相对简单,声道数不如同级竞品丰富,但在音质要求高用户群体中仍具有独特优势。
为了走向更高层次的Hi-end配置,卡5大鹰将前级的各项功能发挥到极致。例如分频、延迟、外接数字输出等功能一应俱全。解码任务可交给自家双声道解码器G8S3第三代,这款第八代产品的Mark 3版本实现了对外接解码器的全面升级。值得一提的是,大鹰还特意为G8解码器设计了音量控制的“后门”,确保使用其解码器时系统协同工作达到最佳状态。原本大鹰的强项是解码音质,而现在通过使用多台G8S3外置解码器来推动各声道,不仅短板得到了补强,更是将强项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充分展现了大鹰不走寻常路的精神。
除了硬件的卓越表现外,大鹰的软环境也让人印象深刻。用户群中的苏老板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热心的服务态度赢得了用户的广泛赞誉。他不仅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团购价福利,还逐字逐句研究说明并做翻译,与美方直接沟通解决用户疑问。他的努力不仅为用户带来了便利,也架起了厂家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在音频领域,大鹰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国内的年销量产生的利润,或许在其他商家看来并不显眼,但在鹰主任系统中,这些利润甚至不及零头。这种追求并非为了利润,而是为了传播大鹰文化,这份纯粹的爱和炽诚令人感动。在烧友群或商家群中,这样的精神是罕见的,让我为之点赞。
说到Storm ISP MK2或MK3,这款前级在影院感方面表现突出。其DAC采用了AnalogDevice的ADAU1966芯片,虽然音质并非特别突出,但其软件解码及运算方面表现出色,风暴的DSP硬件与Acurus同级,甚至更强。研发团队对家庭影院的深入理解,使得风暴软件在编写过程中能够达到顶尖水平。风暴的前身是Auro3D,与第三方软件DIRAC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效果。虽然其音质硬件并非顶尖,但在音效软件方面表现出色,营造出高超的影院感。在红孩儿般的炸裂感下,让人欲罢不能。被视为前级的终极目标,而且这只是风暴MARK 1的表现。它的个性鲜明,密度、瞬态、迅速、刺激、动态等方面表现出色,堪称AV系统的平衡机。
另一方面,Trinnov Altitude被誉为智慧程度最高的前级。其创始团队自千禧年初期就与Auro公司紧密合作,致力于3D环绕声学和声场研究。运用CPU强大的运算能力结合高精度测量与校正,Trinnov Altitude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声音处理能力。其全宇宙最强的AV前级控制软件Trinnov Optimiser,加上3D重映射功能,确保音场与声音物件定位的正确性。八国联军的步伐也能在此同步,展现出更高的动态对比。其智能音效处理能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音效、混音的处理堪称最极致的机种。
无论是大鹰还是Storm ISP MK2或MK3以及Trinnov Altitude,它们都是音频领域的杰出代表。大鹰传播文化的精神令人钦佩,Storm ISP系列在影院感方面表现出色,而Trinnov Altitude的智慧程度令人惊叹。在这个音频技术的时代,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每一款前级都有其独特之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展现了音频技术的精湛与卓越。在数字音频的世界里,创诺以其独特的优势,引领着全数码方案的潮流。对于追求极致音质的玩家来说,创诺的DAC无疑是他们的首选外挂。这就像在武侠世界里,创诺如同段誉,拥有强大的内力,可以修改数据,融合武功,理论上甚至可以将所有人化为他的养分,持续吸收世界的精华。
在AV圈子里,有一位非常谦逊的大佬,他的调试经验十分丰富,拥有创诺、风暴MK2、大鹰卡5和林道夫等众多顶尖设备。他根据自身经验指出,林道夫的产品音质水润,适合家庭使用,而风暴则更偏向于影院场景。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在音频设备的顶级段位,各个品牌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这就像武林中的高手,各家武学都有独到之处,但真正决定胜负的,往往是个人修为和心境。
关于DAC芯片的特征排序,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模拟感排名为PCM、AKM、ESS;力排名为ESS、AKM、PCM。而在品牌声底分类上,创诺、风暴等品牌在声学领域各有特色。创诺以其强大的优化软件Optimiser著称,这款软件不仅能修正物理位置,还能调整音色音底和时间相位。它的修正能力强大到令人惊叹,就像一位化妆大师,能将音响的物理状态进行大幅度的优化。正如一位大佬所言,凡事过犹不及。过多的数码补偿可能会让音质失去自然感。
而林道夫的ROOM PERFECT则是一款备受好评的产品。它不同于创诺的Optimiser,采集房间数据而非单纯纠正音箱的频响。校正方法并非传统的EQ调整,而是通过数字功放内部的滤波处理。这样保证了无论校正了多少次,对音质都是无损的。这就像一位雕刻师,去除不必要的部分,保留最本质的精华。
在软件校正方面,现代功放内置的系统有时候为了追求目标曲线而忽视了音质本身的自然性。即便是日系Yamaha 5200这样的旗舰级别产品,其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