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女子拨120后手机停机获赔12万
南京一名宫外孕女子因急救困境致死的新闻令人痛心。去年,这位名叫马丽的年轻孕妇在南京市六合区家中突发宫外孕大出血,腹部剧痛,她紧急拨打120求助。由于未说清具体单元号且手机停机,导致救护车未能准确找到她,最终马丽因宫外孕大出血不幸离世。家属为此起诉了相关医疗机构,最终达成和解,获得一次性补偿12万元。
事件回顾中,我们了解到马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经历的痛苦与绝望。当天,她独自在家,身体突发不适,疼痛难忍。她尝试拨打丈夫的电话,但因手机停机未能联系上。于是,她拨打了120求救电话。救护车迅速赶到现场,但遗憾的是,急救人员未能找到马丽。当家属得知真相后,无法想象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马丽所经历的无助与煎熬。
悲剧的发生源于两大原因:一是孕妇求救时未说具体单元号,导致救护车无法准确找到位置;二是手机停机无法回拨确认位置。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由于天赐佳园8栋有三个单元都有101室,急救人员无法确定具体位置。在多次按门铃、联系保安未果的情况下,急救人员陷入了困境。虽然救护车鸣响了警报器,但依旧未能找到马丽。
对于这一事件,法院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急救人员是否尽全力找人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根据提供的证据,急救人员在现场采取了多种措施寻找马丽,包括按门铃、联系保安等。对于未能进入三单元敲门这一细节,引发了争议。如果急救人员能够进入三单元敲门,或许能够及时发现马丽。
对于家属而言,他们无法接受这一悲剧的发生,质疑为何急救人员没有尽全力寻找马丽。他们质疑的证据主要是院方提供的证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真的能证明急救人员已经尽力。在他们看来,急救人员应该更加负责、更加细致地进行搜救工作。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思。我们应该如何完善急救体系?如何确保急救人员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到求助者?如何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求助?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尊重和理解急救人员的难处与困境,他们也是尽力而为的普通人。在未来的急救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急救体系而努力。庭审细节披露:家属质疑与急救人员的法定义务之争
马丽孤独地在家中遭遇危机,她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告知手机已停机,120是她唯一的求助渠道。在庭审中,家属对急救人员的反应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面对患者的紧急求助,急救人员应当更加果断地采取行动,不能轻易放弃。
家属表示:“其实还有很多救助方式没有尝试,比如到物业办公室找业主电话,这是肯定能找到的。”他们不解为何急救人员只在一、二单元寻找,而没有想办法进入三单元。也许,只要多走一步,马丽的生命就能得以延续。
医院和急救站在庭审中的立场是,他们在位置不清、电话不通的情况下已经采取了多种方法寻找病人,其行为已经超出了法定义务。代理人表示,患者的自救意识也是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应该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所在位置,保持电话畅通,并关注120警报。他们也强调不能过分加重医护人员的义务。
去年八月,马丽的家属因认为120未尽到搜救义务而将出车医院和急救医疗站告上法庭,索赔损失52万元。近日,六合法院宣布此案已和解结案,医院和急救站一次性补偿死者家属12万元。尽管事实部分的争议不再追究,但对于公众来说,困惑依然存在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时,急救人员应该怎么做?
急救站的代理人还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救护车一年要空跑300多次。他们表示,我国法律对急救站的工作规范尚未有明确规定,这使得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面临极大的困扰。他们希望马丽的悲剧能推动相关急救法规的出台。
医院代理人则向法官透露,他们的救护车负责六合城区及郊区,任务繁重。有时患者自行求医或病情缓解,或是接到假警都会让救护车出空车。就在马丽求救的那天,他们就有五次放空车。在这种背景下,救护车在找不到患者的情况下返回是符合常理的。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对急救人员义务的思考,也揭示了我国急救法规的缺失。希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促使相关部门加快立法进程,为急救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规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毕竟,生命无法等待。(记者陈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