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三个误区-休息不对反而更累
当下社会,劳累已成为国人普遍的感受。为了寻求放松和休息,许多人选择了一系列的方式,但却发现并未带来真正的舒缓。针对这一现象,清华大学进行了一项大型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人表示这种“休息”方式反而让他们更加疲惫。本期《生命时报》综合国内外研究,采访了多位权威专家,旨在揭示最放松的休息模式。
在众多休息方式中,人们往往陷入一些误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周迎春教授指出,人们对休息的认识存在三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休息就是补觉。很多人一遇到疲劳,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睡觉。长时间睡眠可能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让人更加疲惫。中医理论认为,久卧伤气,可能导致人体阴阳失调,精神不振。
第二个误区是选择窝在家一整天。看电视、上网成了许多人的休息方式,但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导致肌肉僵硬、眼睛干涩等问题。过度沉迷于节目或游戏还可能引发头痛等问题。
第三个误区是进行过于疯狂的娱乐活动。有些人选择高声唱歌、观看刺激电影等方式来放松,然而这些活动可能会消耗大量精力,反而加重疲劳感。
那么,真正的休息应该如何进行呢?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李君表示,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放松神经才是关键。积极休息,而非消极放纵,是找回工作和生活热情的最好办法。
专家建议,为了更有效地休息,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一、运动缓解疲劳。无论工作多忙,每天应留出半小时进行运动,如游泳、健身等。在周末,可以选择爬山等户外活动,用睡懒觉的时间进行锻炼。
二、尝试不同的休闲方式。阅读小说、观看话剧是不错的选择。放弃泡酒吧的计划,去看一场话剧、品一壶茶;用阅读漫画或小说的时间,代替去歌厅唱“口水歌”。
三、与工作以外的人打交道。对于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每周应拿出两三天时间与工作以外的人交往,如与朋友聚会、喝咖啡等。这样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开阔心胸。
四、未知的领域。旅行的目的是感受人生经验以外的风景、美食和感受,而不是换个地方打牌、打麻将。可以选择去一个一直让你好奇的地方,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果没有时间出去,也可以在城市的角落里寻找一条从未走过的街道,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而不是为了逃避。通过掌握最放松的休息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恢复精力,迎接未来的挑战。周末的阳光轻轻洒落,窗外鸟鸣花香,在这悠然的时光里,我们或许会选择小睡一会儿,享受午后的悠闲时光。你知道吗?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长寿老人的秘密或许就藏在这短暂的午睡里。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长寿老人们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约为7小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午睡的习惯。在繁忙的工作日里,我们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睡眠不足,而午睡正是他们补充精力的秘诀。
有效的睡眠时段通常在夜晚11点到早晨6点之间,这是我们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恢复的最佳时刻。过了这个时间段,即便继续沉睡,反而会感觉越睡越疲惫。专家建议我们应在晚上9点到11点之间入睡,让身体充分休息。第二天早晨5点到7点间醒来,开始新的一天。
而对于那些想要通过补觉来恢复精力的朋友们,午睡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午睡的时长也要适中。过长的午睡会打破夜晚的睡眠节奏,反而让人在醒来后感到困倦。午睡的时长最好控制在1小时以内,以半小时左右为宜。在这样的短暂午休中,我们的身体可以得到有效的放松和恢复,为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当周末来临,我们可以正常起床,享受一个悠闲的午后时光。在这短暂的午睡里,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岁月的静好,体验长寿老人们的秘密那就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安静的角落,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