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内增60家蔬菜直营直供店
为满足普通市民的“菜篮子”需求,解决蔬菜“卖难买贵”的现象,本市今年大力推广新的蔬菜流通模式蔬菜直营直供店。市商务委和市农委昨日介绍,将在城六区范围内新建投用60家蔬菜直营直供店,直接将地头的蔬菜与普通市民的菜篮子“对接”。
蔬菜直营直供店的最大优点在于价格低。流通规划处处长张德金介绍,目前蔬菜在流通过程中经过多个环节,每经过一个环节,销售成本就会增加,导致菜价上涨。而蔬菜直营直供店模式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由一家农产品企业或农业合作社直接将蔬菜从产地运到直营店销售,没有中间商转手,因此大大减少了蔬菜流通环节成本。据市商务委的专门测算,蔬菜直营直供店的菜价平均要比其他渠道低出20%至30%,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
除了价格优势,直营直供店还具有便捷度高的特点。相比普通菜市场,蔬菜直营直供店所销售的蔬菜种类和数量都更为丰富。部分农业合作社经营的直营直供店还会销售地方特色商品和副食品,最大程度满足市民的多种需求。张德金介绍,今年新增的60家蔬菜直营直供店主要服务大型社区,城六区每区将建10个直营店。如果效果好,未来两年内还将扩大数量和服务范围,让更多市民享受实惠。
除了推广蔬菜直营直供店,市商务委还将继续发展规范化菜市场,年内新增规范化社区菜市场20家。
与此市农委评选出首批20家京郊特色农产品直销示范店,其中包括北京乐平合作社、北京圣螺合作社等。这些示范店的农产品由农户、合作社点对点配送,建立了特色农产品的准入和可追溯制度。所销售每一种特色农产品的产地检测证明、质量安全认证书等都要进行登记备案,消费者可以现场查询。这种直销模式可以大大减少流通成本,让市民购买农产品价格更优惠。
全市60余所高校昨天参加了一场特殊的“团购会”高校食堂原材料联合招标采购会。买家们除了追求“同质低价”,还采用“盲采”方式,凭性价比决定是否成交。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团购”,本市高校食堂今年将降低直接采购成本5%,节省约4500万元。采购代表们纷纷比价选品,最终通过联合采购以最低价格购买到最高质量的产品,平均比市场价格便宜5%左右。
无论是蔬菜直营直供店的推广,还是高校食堂的联合采购,都在努力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让市民享受到了实惠,也为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带来了便利,实现了双赢。京城高校食堂迎革新:米面油纳入国储粮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又省钱
近日,市教委后勤处副处长李异军透露,京城各大高校的米面油采购将迎来一场革新。今后,高校大批量采购的米面油产品将交由国家储备粮库储存,为高校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这一新的举措,不仅提高了高校的仓储能力,也扩大了集中采购量,从而降低了采购价格。仓储费、保管费以及从粮库到学校的运输费,都由财政补贴,这让各高校采购负责人倍感振奋。例如,北京体育大学饮食中心和中国矿业大学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采购热情,采购量直线上升。
据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各高校将集中采购未来五个月的米面油用量,其中大米、面粉和油的总采购量将分别达1.2万吨、7000吨和5000吨。这样的规模,无疑将给供应商带来稳定的大订单,同时也意味着供应商必须对产品负责到底。
京茂香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虽然供应高校的利润率较低,只有1%到3%,但高校采购量大且结账及时,是名副其实的“优质客户”。而且,质监部门会不定期抽查产品,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供应商将失去宝贵的“高校供应商”资格。
除了严格的食品采购流程外,京城高校还在积极应对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通过设立耐储蔬菜基地直供机制,“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等物价上涨热词虽仍在人们口中调侃,但高校食堂已经通过源头采购,有效降低了成本。今年全市高校食堂源头采购率将从去年的68%提高到80%,预计将节约采购资金4500万元。这一变革不仅消除了农民的销售风险,也使高校食堂能够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对于学生而言,这一变革更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据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建立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后,每名学生每天在食堂就餐至少可以因补贴少花1元餐费。这无疑是京城高校对广大学生的一份实实在在的关怀与承诺。本月中旬,市教委等部门还将对全市学生食堂和公寓开展大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