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嗓子润喉糖等涉嫌违规宣传 是糖是药-
夏季的炎热与天干物燥,让人们的身体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尤其是咽喉不适更是常见。面对这种困扰,很多人选择润喉糖来缓解不适。市面上的润喉糖因其加入了青果、胖大海等中药材,常常让人们对其产生不同于普通糖果的期待,模糊了其食品与药品的界限。
润喉糖因其便携性和含食后的清凉舒适感,成为了许多人的常备之物,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嗓子不适,都含一粒以求解脱。深入市面上的润喉糖,我们却发现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其实与普通食品无异,属于糖果范畴,并没有特别的“功效”。
在各大电商网站搜索“润喉糖”,你会发现产品名称五花八门,有的标注着各种功能性的词汇如“好爽糖”、“含片”、“喉爽”等。在超市和药店的货架上,这些润喉糖包装简洁,没有过多描述功效的宣传语。但当你登录这些产品生产企业的官方网站时,就会发现另一番景象。
以桂龙药业官方网站的慢严舒柠好爽糖为例,其说明文字与药品相似,标有“适宜人群”,并特别强调该产品具有清咽润喉、舒爽保健的功效,甚至对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患者也有辅助治疗效果。王老吉润喉糖、金嗓子喉宝都乐含片、云南白药千草堂滇橄榄含片等产品,在网络宣传中也都有类似的功效宣称或强调自身“保健”特性的用语。
这些润喉糖之所以能够在宣传中如此“腰杆挺直”,正是因为它们加入了罗汉果、胖大海等中药成分。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只有保健食品才允许进行涉及功效的宣传,普通食品则不可。但调查却发现,这些润喉糖产品包装上并未标有代表其身份为保健食品的“小蓝帽”标识,只有普通食品的“QS”认证标识。
那么,润喉糖在成分上的特殊性是否意味着它可以例外,进行功效宣传呢?记者采访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明确表示,我国糖果分类标准中并没有“功能性润喉糖”这一说法。也就是说,只有“QS”标识的润喉糖和我们平常吃的水果糖、牛奶糖并没有什么不同,都属于普通食品中的糖果类。
消费者在购买润喉糖时,需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其宣传所迷惑。虽然润喉糖可能加入了一些中药成分,但并不能改变其作为普通食品的本质。对于任何食品或药品,我们都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并在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润喉糖市场:成分差异决定产品属性
在琳琅满目的润喉糖市场中,记者发现两大类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一类是持有“QS”标志的食品类润喉糖,另一类则拥有“小蓝帽”标识,被列为保健食品。它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成分上的微妙差异,特别是在中药配方的选用上有所不同。
那么,同样是润喉糖,为何有的能跻身保健品的行列,有的却只能作为普通食品销售呢?对此,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赵新华进行了解读。赵秘书长指出,润喉糖要想申报为保健食品,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其配方中必须包含药食同源或符合国家规定的保健食品成分;产品需要具有国家规定的27种保健食品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润喉糖才能被称为保健食品。
赵秘书长进一步强调,对于那些未获得保健食品批号的产品,即使其添加了药食同源的成分,也不能随意宣传其保健功效。这一规定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避免商家通过模糊宣传误导消费者。
而对于食品中强调某一成分的功效是否构成违规宣传的问题,赵秘书长表示,这种做法类似于打擦边球,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认为该食品具有某种特定的功效。由于这类宣传通常较为隐蔽,判断和查处的难度相对较大。消费者在购买时,需结合产品描述的上下文进行理性判断。
润喉糖市场的产品种类繁多,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当仔细辨别,了解产品的真实属性和功效。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