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为何被称为晚清第一贪?他为清政

健康快乐 2025-04-16 07:51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奕的故事:晚清贪权的背后真相与权力游戏

奕,这位晚清政界的重量级人物,他的故事或许令人震撼,他的贪财行为堪称“晚清第一贪”。末代皇帝溥仪曾尖锐地评价他:“奕受袁世凯的钱,劝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手里。”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庆亲王的世界,解读他的故事。

奕是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是第十七子永之孙,皇室的皇叔。他的生涯可谓波澜壮阔。在慈禧太后与奕的弟弟桂祥通信时,奕虽无多少学问,但因写得一手好字,深得慈禧的好感。这也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

在历经一系列政治风云后,奕于1894年被封为庆亲王,又在1908年获授世袭罔替,成为清廷授封的铁帽子王。他的权位逐渐上升,成为清廷的重要决策者。他的才能平平,常被人暗讥。

奕与袁世凯的交往尤为引人注目。当荣禄死后,袁世凯得知奕将出任重要职务,立即送上巨额贿赂。奕很快收下了这笔钱,此后袁世凯对他持续供奉。为了获取奕的信任,袁世凯甚至与他长子载振结拜为兄弟。而奕也如袁世凯所愿,入军机处任领班,集内外大权于一身。

奕善于猜测慈禧的风向,被慈禧深深信任。在清末十年中,他与袁世凯合作无间,一个掌朝,一个掌军,完成了“大北洋”政治框架的构建。他们的势力迅速膨胀,许多人为了升官发财纷纷投靠他们。

武昌起义爆发后,奕在举朝人心惶惶之时,首先想到的是袁世凯。他甚至说服载沣重新起用袁世凯。在袁世凯的劝说下,隆裕让载沣退出监国摄政王之位。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奕与袁世凯的权力游戏和利益交换。

奕的行为和决策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得失,更关乎整个清王朝的兴衰存亡。他与袁世凯的合谋,无疑为清的灭亡准备好了掘墓人。他们的故事,是晚清政界权力斗争的缩影,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权力的诱惑与腐败的恶果,也看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真相。

在这一年年终,南北和谈步入关键时期,清帝是否逊位的问题让南北双方陷入僵持。随着南北议和的启动,奕主张帝位退让。他对隆裕太后坦言:“革命军队声势浩大,我军将士并无战意。”又对载沣说:“全国民心已去大半,即使能偏安一时,也难以持久。若能融合满汉差异,改良政体,或许可以和平协商。否则,因固执而决裂,满清皇室将受到牵累。”载沣听闻此言,悲痛不已。

1912年1月17日,在御前会议上,奕与溥伦主张皇室主动退位,接受共和制度。奕坚定地认为:“要想保全皇室,唯有选择共和之路。”溥伟和载泽坚决反对这一主张,会议无果而终。次日再次召开的御前会议仍然未能达成共识。会后,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等十余主战派前往庆邸,试图说服奕改变主意,但奕立场坚定。

1912年2月12日,清廷接受了优待条件,宣布清帝退位。在清廷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奕的态度成为决定性的力量。有人这样评价他:“治理内政则荒废,处理外交则屡败,奕在皇族中,无疑是满清的第一罪人。”

清帝退位后,奕迁居天津,在那里度过了六年优裕闲适的生活。他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安然度过晚年,于1918年在寓所病逝。奕去世后,其家人请求给予他一个恰当的谥号。末代皇帝溥仪原本想给他一些恶谥,如“谬”、“丑”、“幽”、“厉”等,但最终采纳了上书房的意见,赐予他“密”字谥号,意为“追补前过”。在亲王谥号中,“密”是最差的一个字。

奕的贪婪在晚清无人能敌。1911年,《泰晤士报》发表《庆亲王外传》,描述他的府邸热闹非凡,大小官员纷纷前来拜访,犹如市场一般。该报还爆料称,奕在汇丰银行的存款就高达200万两。在整个清代,他的贪婪程度与某些皇帝不相上下。他的贪腐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名誉,也对满清皇室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养肺的保健方法你知道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