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不慎跌入汤锅 荆州全城吃面筹款
荆州市的街头,午后的阳光被云层遮挡,但仍无法掩盖街头的一股暖流。陈家的面馆外,人群依旧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曾经,这家小面馆的门前,两岁的幼童小建辉跌入汤锅,遭受了重度烫伤。高额的治疗费用让来自四川自贡的陈军杨一家陷入了困境。荆州的百姓们纷纷伸出援手,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
那天,深秋的脚步刚刚踏入荆州,古城的大街小巷便弥漫着温暖的气息。陈军杨夫妻的遭遇引起了社区的关注,居民们纷纷伸出援手。石闸门社区的居民徐培珍回忆道:“当我听到哭声,立刻赶过去了解情况,得知他们的困境后,我立即向社区反映了这一情况。”社区居委会积极为他们筹集资金,并建议联系媒体寻求更多帮助。
陈军杨拨通了荆州电视台民生类节目的电话,电视台记者谢纯和同事赶到医院了解详情。小建辉的病情让他们痛心,于是电视台发起了“希望大家能去吃一碗面,给他们一份支持和鼓励”的倡议。第二天,陈军杨夫妇的面馆前便排起了长队。即使天空下着雨,人们依然热情不减,队伍长达一二十米。
面馆附近的居民李晓玉说:“从近七点钟开始,就陆续有很多人在面馆前排队等待吃面。”市民们纷纷走进这家面馆,用一碗碗热腾腾的燃面温暖这个家庭。有的人吃完面后不让找零,有的人放下钱就走,连面都没吃。“好心人特别多。”郑聪感慨道。
这位婆婆还特意煮了一碗猪蹄汤送到面馆:“趁热快送去给孩子吧”。一碗碗燃面,不仅为这个家庭筹集了治疗费用,也让荆州的深秋充满了温暖。
网友们也开始在网络上发起“爱心接力”。微博上,“荆州爱心面”成为热门话题,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他们留言表示要前往面馆吃一碗面,为这家遭遇困境的家庭尽一份绵薄之力。
如今,陈家面馆已经成为荆州的一道风景线。每当人们走进这里,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那是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爱心的传递。每一碗热腾腾的燃面,都承载着人们对小建辉的祝福和期待。网友“胡宏祥莫井玩”和“乘车莫错站”等纷纷表达了对荆州爱心人士的赞赏与祝福。他们感慨,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小孩一定能康复。这份深沉的爱心不仅仅存在于网络,许多网友更是将关爱转化为实际行动。
不少网友从线上走到了线下,用实际行动支持小建辉的治疗。他们自发组织前往当地的面馆吃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筹集治疗费用。甚至有一些外地网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陈军杨夫妇的银行卡号,主动为他们捐款。这份跨越地域的关爱,彰显了人间真情。
陈军杨夫妇收到的每一笔捐款,都承载着满满的爱心。今年刚在美国定居的张女士,通过网络了解到小建辉的情况后,特意委托朋友以她和宝宝的名义捐出了一份心意。收到的捐款中,不仅有本地的货币,还有来自台湾的台币。不少爱心人士还亲自到医院病房送上牛奶、水果等慰问品,给予他们最实际的帮助。
一碗面,一份情。截至11月9日,陈军杨夫妇已经收到了超过38万元的捐款。爱心仍在不断汇聚,仿佛一股暖流温暖着人们的心灵。面对这份厚重的关爱,他们通过媒体呼吁,治疗费用已经足够,不再需要更多的捐款。如果有剩余,他们也表示会将这些善款捐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小建辉的爷爷陈治全对这份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感激不已。他试图用本子记录下每一位好心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却发现有些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无法得知。“很多人不愿留下名字,这是无法用笔记下的恩情。”这份无私的关爱让他深感温暖。
其实,相似的场景一年前在河南郑州也曾上演。那时,一家卤肉刀削面馆的店主因患骨癌需要治疗,通过网络呼吁大家的帮助。众多爱心人士纷纷走进面馆,用吃面的方式表达支持。尽管店主最终因病离世,但他的遗愿是捐献来回报社会的关爱。
在感动的网友们也指出这种“全城吃面”的现象背后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相关制度的欠缺等。这也提醒我们社会救助机制仍需完善。医院方面也在积极行动,决定为陈军杨夫妇减免部分费用,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目前小建辉正处于感染期,需要控制创面感染。医生表示他的病情还算稳定,但需要继续观察以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措施。面对这份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支持,陈军杨夫妇深受感动并决定长期在荆州经营他们的面馆。“以后孩子长大了,我要告诉他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过他。”郑聪说,“我要让他懂得感恩并回报社会。”这是对爱的传递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