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粮食安全:国家支持转基因立场至今未变

健康快乐 2025-04-16 04:24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近年来,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不断,特别是在非法转基因作物泛滥的背景下,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面临考验。今年,国家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水稻、玉米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到期,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如此,国家支持发展转基因技术的立场并未改变,出于国家粮食安全考虑,这项技术不会被放弃。

华中农业大学林拥军教授透露,其所在的转基因水稻研发团队已向农业部递交了续期申请,新安全证书正在审批中。回想2009年,该团队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首次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有效期为五年。自那以后,湖北地区多次曝出转基因水稻非法流入市场的问题,这让华中农大在推广商业化种植时感到尴尬。

7月18日,农业部公布的华中农大的“农业评价申报书”显示,“华恢1号”及“Bt汕优63”在多个评价方面存在不规范及疑点。尽管此前有长达11年的申请期,但转基因稻种安全证书的有效期并无固定年限,此次续期需要多久仍为未知数。这也使得研发团队在申请续期时更加谨慎,新增了关于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的实验数据、材料。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表示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推广,认为它代表了生物育种技术的飞速进步,并且不会带来任何安全问题。对于华恢1号与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外界一直存在质疑。华中农业大学递交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报书”显示,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时间线存在疑问。但申报书也指出,多家国内权威检测机构已对这两款水稻的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性进行了严格重复检测,结果一致。

林拥军表示,研发团队针对目前的质疑,已经补充了许多实验以证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这些实验包括一系列关于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研究。这些实验的具体内容需要等待官方后期披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的科研团队完成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安全证书也到期了,其是否申请延期目前尚不得而知。

研发团队正积极筹备申报几个转基因水稻的延伸品种,但在此之前,必须先确保“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的安全证书续期成功,方可正式提交申请。目前,“Bt汕优63”尚未被官方正式列入审批日程。

关于转基因的争议从未停歇。推动转基因技术,对中国而言,更多的是出于粮食安全的考量。据一位参与转基因研究团队的人士透露,早在项目初创时期,主管部门便明确表示,尽管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供应自给自足率高达95%,但依然不能完全忽视剩余的5%进口依赖。实际上,粮食储备并未如此乐观。国家一直持支持发展转基因技术的立场,这一立场至今未曾改变。无论遭遇何种阻力,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项技术不会被放弃。

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因未经批准大规模流入市场,并污染了湖北地区的水稻,成为难以清除的“污点”。这一事件让公众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情绪。

今年7月底,央视公布了4月份在湖北等地的水稻种子和大米转基因情况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湖北地区转基因水稻种植仍在泛滥,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近十年。华中农大的“安全评价申报书”显示,“Bt汕优63”在湖北省的生产性试验种植数据存在矛盾。

根据实验数据概况介绍,华中农大研究团队曾在多个地点种植了Bt汕优63。“试验报告”中提及的种植规模更大。如此大规模的种植为Bt汕优63大量外流以及湖北等地水稻被污染埋下了伏笔。

环保部首席科学家薛达元表示,转基因是一个涉及政治的问题,而非单纯的安全问题。他相信Bt基因来自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Bt农药,应该是安全的。一部分反对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人则担心转基因技术被国外控制,在专利技术上受制于人。对此,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表示,华中农大的核心技术基因与国内的抗虫棉是一个基因,有自主研发,不会引发专利纷争。

对于未来的转基因技术发展,我们期待着科学的声音能够更响亮,让公众更了解这项技术的真实情况。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确保转基因作物的安全,并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