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对健康只起8%作用 更多取决于生活方式
一个出人意料的数据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医疗的力量并非想象中那般无所不能。对此,一位知名专家表达了他的观点:“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到8%的作用,更多的因素取决于生活方式、生活条件以及经费保障。”在解决基本医疗问题时,“医疗费用”显示出其强大的疗效,当应用于晚期病人的治疗时,即使花费巨大,效果却并不理想。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今年的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没有按照惯例致开幕辞,而是选择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引出他的报告《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他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是疾病吗?”紧接着,他提出了关于高血压治疗的一系列问题。
在解答这些问题时,韩启德指出,并非所有的高血压都是疾病,而是一种危险因素。他引述《辞海》中的定义,说明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引起的具有一定表现的病理过程,并且伴随着劳动能力的受限和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并未表现出这些症状。他还分享了一个研究结果,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可以降低25%-30%的心脑血管事件危险。
韩启德接着给出了另一个令人深思的数据:在我国4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中,10年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最高达到15%左右。即使降低30%的发生率,也意味着每100个40岁以上的高血压者中,只有4-5人因服用降压药物而受益,同时还需要面对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经济负担。
面对这样的数据,韩启德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愿意终身服药吗?”这个问题让全场陷入了沉思。医疗并非如公众想象的那样万能,必须正确看待医疗的定位。韩启德强调:“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看法,认识到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到8%的作用,而其他因素如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经费保障等同样重要。”
韩启德还指出,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并不总是如人们所期待的。小概率事件的干预效果可能非常有限,对于个人而言,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属于那1%的受益者,还是99%的未受益者。他以高血压、糖尿病前期和骨质疏松为例,说明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很少有个别受益者,而大部分人的干预并无效果,甚至有些人因此受到伤害。
韩启德的担忧在于,公众往往对这一现象缺乏了解,尤其在疾病筛查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以美国的一项研究为例,该研究对7.6万例病人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定期进行PSA检测的筛查组并未显著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这一数据提醒我们,医疗决策需要基于科学证据,而不是盲目乐观的期待。在肺癌筛查的问题时,一些美国的研究结果引发了广泛关注。一项涉及45万人的研究表明,对于肺癌的筛查办法,包括X胸片检查,痰细胞检查等,其效果并非如人们期待的那样显著。尽管进行了高频度的X胸片检查,但肺癌死亡率并未明显降低。这一发现似乎在普通民众中引发了关于常规体检意义的思考。
知名病理生理学家韩启德对此表达了观点,他指出,除了老年人,常规健康体检对死亡率的影响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现实情况却是,无论检查结果如何,医生总会鼓励进一步的检查。这也反映了当前的医患关系下,人们更倾向于进行更多的检查以确保健康。
那么,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韩启德并未给出具体的建议,但他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针对低概率事件,我们需要做出合理的决策。我们需要通过降低危险因素,提高筛查干预措施的效率。这需要我们对于医学检查有一个更加理性、科学的认识。
我们还需要解决观念问题。韩启德指出,如果我们把钱用在基本的医疗上,那么获益的人数将会非常多。如果我们把钱用在治疗临床晚期病人身上,即使花费巨大,效果也可能并不理想。我们需要把钱用在最合理的地方,让医疗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他还警告说,现代医学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误区。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而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却往往把医学误当作魔法。这反映出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也需要保持对医学本质的理性认识。对于肺癌筛查和常规体检的问题,我们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相关新闻也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以获取更多关于这一话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