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药别打针能打针别输液 “一感冒就吊瓶”是

健康快乐 2025-04-16 00:34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广州近期医疗观察:输液高峰来袭,季节交替下的健康挑战

随着季节的交替,广州的街头巷尾各大医院门诊迎来了一股接诊热潮。在这股浪潮中,腹泻、感冒发烧的患者占据了半壁江山。走进几家医院,你会被那一片繁忙的景象所吸引:输液室里挂满了输液瓶,不少医院的日均输液量高达千人次以上。这种景象,就连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也感叹连连,直呼“现象罕见”。

记者近日走访了市区的几家医院,深入了解了这一现象的幕后。走进输液室,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儿童患者。正值季节交替之际,气温起伏不定,感冒患者数量激增。市妇儿医疗中心的主管护师冯丽婵介绍,该院每日的输液患者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五百至八百人次。

更值得关注的是,自十月下旬以来,各医院收治的秋季腹泻儿童急剧增加,就诊人数比平时增长了五成。部分患儿的腹泻情况严重到需要送入ICU进行紧急救治。在省人民医院等市区的三甲医院,门诊输液患者的数量每日都有千人次以上。这其中,腹泻和感冒发烧的患者占据了绝大多数,儿童患者更是占据了大约一半的比例。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心脑血管患者也在寻求输液治疗。

在这股输液热潮中,部分患者的行为引起了医生的关注。静脉注射主要用于急症、重症和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但在实际临床中,部分患者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主动要求医生给予输液治疗。广医二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李燕屏从业三十多年,她透露至少有两成的患者并不真正需要输液治疗,却因为种种原因主动要求输液。这其中不乏忙碌的成年人、焦急的家长以及对定期输液通血管有执着的老年人。有些家长甚至带着孩子一天内跑多趟医院,只为要求医生进行输液治疗。医生们纷纷表示,他们经常遇到被患者和家属纠缠要求输液的情况。这些行为背后反映出患者对医学常识的缺乏和对快速康复的渴望。

与此网络上关于“输液的危害”的讨论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条长微博称“输液的危害等于自杀”,文中列举了大量输液的危害性案例,令人触目惊心。那么输液的危害真的如此严重吗?对于普通的腹泻、感冒发烧是否需要进行输液治疗呢?为此记者特地请教了广州的一些医学专家来解答公众的疑惑。广医二院急诊内科的李燕屏主任医师表示,虽然网上有些言论夸大其词,但也不能否认输液的风险性确实存在。作为最不安全、风险最高的给药方式之一,输液需谨慎对待。李燕屏医生向记者揭示了静脉输液背后的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患。她指出,除了创伤及并发症的风险之外,静脉输液还存在其他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输液中的微粒问题。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过敏性休克导致的患者死亡案例中,有超过八成的案例与静脉给药有关。这背后的主要诱因,就是输液中的微粒。虽然肉眼无法察觉,但这些微粒却是静脉注射液中的常态存在,也是难以被完全消除的“副产品”。这些微粒是引发慢性输液不良反应的罪魁祸首,如肉芽肿、肺栓死等。这些微粒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长期留在人体内,不仅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还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可以说,静脉输液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液体流入血管的过程,而是伴随这些看不见的“微粒敌人”一同进入人体的过程。

广医二院急诊内科的李燕屏主任医师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临床药师陈洁都强调,这些微粒的来源多种多样,可能是药液在生产或存储过程中的污染,也可能是输液器具的不洁净。对于需要长期或频繁输液的患者来说,这个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除了微粒问题,静脉输液还有其他不良反应,如侵入性操作增加感染机会、静脉炎等。这些不良反应都提醒我们,静脉输液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使用时必须谨慎。在享受静脉输液带来的快速疗效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毕竟,任何医疗手段都有其利与弊的两面,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并权衡其风险与收益。

对于患者而言,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法尤为重要。医生和药师也应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性质和可能的副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建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现代医疗技术的便利的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上一篇:女子遭遇家庭冷暴-结婚十年仍是处女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