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身为清朝末年著名的背锅侠 李鸿章是奸臣还
你真正了解背锅侠吗?今天,迷奇闻网的小编带你深入了解一位历史上的背锅侠李鸿章。
提起李鸿章,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晚清时期,他被誉为著名的背锅侠。原本是一位文人,却因军功卓越而逐步走向权力巅峰。虽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他被百姓唾骂为卖国贼,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历史上作为清末名臣的地位。
李鸿章的处事方式展现出不图虚名、不为外物所动的务实性格。他第一次见识到马克沁的威力时,一句对洋人的话充分体现出他的务实特点。
说到这,有一个故事让人感慨良多。许多人认为清朝的灭亡是因为武器装备落后,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在与太平天国干仗时,清朝大规模进口枪支弹药,直接助力曾国藩获得碾压式的胜利。
作为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深知火器对战争的重要性。早在1884年,他就前往德国马克沁生产工厂。他在工厂里表现得像一个大客户,亲自试验的威力。他对着比人的腰还粗的大树来了一梭子,不到半分钟,大树应声倒下。
然后,李鸿章问了一句让人心酸的话:“这太贵了,消耗的也太快,我们国家用不起。”这句话让德国老板感到困惑,堂堂大清朝居然买不起?
实际上,当时的清朝税收颇为可观,尤其是1891年,税收高达8900多万两。这些都是表象。晚清的铺张浪费、管理层的导致财政空虚。李鸿章明白这些问题,但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装呆”。他当时并不是买不起,而是如果不能满足那些腐败官员的贪婪,清朝就会从内部崩溃。在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李鸿章可能也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事与愿违,这位一代名臣最终只能成为历史棋盘上的棋子。
他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李鸿章的一生见证了清朝的兴衰历程,他的务实和聪明让人敬佩。虽然他被历史推向了背锅侠的位置,但他的事迹仍然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反思。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能看到历史的残酷和无奈。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往往无法抵挡时代的变迁,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却成为了历史的注脚,永远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