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面对因伤索赔工人称不认识
探访袁裕彬的工伤遭遇:断指之痛与劳务公司的冷漠回应
文/本报记者盛文静
在繁忙的建筑工地,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让一位名叫袁裕彬的工人遭遇不幸。他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已经七八年,如今却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
袁裕彬,这位来自江苏的42岁管道安装工人,在一次普通的作业中遭遇了一根重达百斤的镀锌管的突然袭击。他的右手食指被无情地砸中,那一刻的疼痛和绝望,对他来说刻骨铭心。代理领班的蔡姓负责人立即将他紧急送往医院,并垫付了高昂的治疗费用。这只是暂时的缓解,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袁裕彬在经历第一次手术后不久,便迎来了第二次手术截指手术。由于无法承担治疗费用,他向公司借款一千元并打了借条。这短暂的援助并未给他带来太多的希望。事后,这一千元被公司从他的酬劳中扣除,而第二次手术的费用,公司却迟迟没有给予报销。他的遭遇让人痛心,而公司的冷漠回应则让人心寒。
面对这样的困境,袁裕彬多次向提供劳务的南通三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索要赔偿,但均遭到拒绝。他们甚至称不认识袁裕彬,对于这种无视工人权益的行为,袁裕彬深感失望和无助。他曾是工地上的辛勤劳动者,为公司创造了价值,而现在却被视为陌生人。这种冷漠的态度让他心寒,也让记者的报道显得苍白无力。
当记者联系到该公司的一位沈姓负责人时,对方的态度更是让人震惊。他们声称不怕打官司,这种态度无疑加剧了双方的矛盾。对于袁裕彬来说,这不仅是一场身体上的痛苦,更是一场心灵上的煎熬。他需要的不仅是治疗费用,更是公正和尊重。
面对这样的困境,袁裕彬的故事让人心痛。他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建筑工人的艰辛和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劳务公司的冷漠和不负责任。希望这个故事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工人的艰辛和权益的缺失。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能介入调查,为袁裕彬以及其他工人争取应有的权益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