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阳性却不传染是怎么回事?
关注新冠疫苗接种:专家解读核酸阳性及未成年人接种事项
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针对公众关于新冠疫苗接种后核酸阳性的疑虑进行了解答。他表示,普通人如果检测出来疫苗导致的核酸阳性,无需过分担忧。那么,为何疫苗污染也会导致核酸检测显阳呢?
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因疫苗外溢导致的核酸检测弱阳性情况。王华庆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新冠灭活疫苗是由野病毒经过培养、灭活等工艺环节制备出来的,虽然经过灭活处理,但疫苗仍保留着新冠病毒的基因片段。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如果操作不当导致疫苗污染,就有可能使环境中的一些疫苗残留导致核酸检测出现阳性。但这仅仅是“假阳性”,已经没有传染性了。
为避免这种疏忽带来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已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在接种疫苗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陪同人员,做好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理等措施。那么,如何理解未成年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安排呢?
截至6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超8亿剂次。关于未成年人何时能够开始接种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表示,为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大规模人群接种始终坚持稳妥审慎的原则。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317岁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紧急使用。国家卫健委会根据疫情形势和相关人群特点制定具体政策。国药中生北京所和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新冠疫苗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这两款疫苗可用于317岁人群的疫苗接种。
谈及下一步的疫苗接种工作安排时,崔钢介绍,我国的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等原则进行。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保持着稳妥有序、向上向好的态势。接下来,除了继续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我国还将持续开展对其他人群的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人群的接种覆盖面,让更多的群众尽快获得有效保护。专家也强调,公众应自觉遵守疫苗接种的相关规程和注意事项,共同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