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话艾灸
明天的端午节,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承载着防病保健的寓意。在这个时节,人们会在门前悬挂艾草或蒲草,以此趋利避害,祈求安康,正如俗语所说“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随着端午节的脚步渐近,天气逐渐转热,蚊蝇等害虫开始滋生。而艾草,其独特的芳香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预防瘟病。经过晾晒、挑拣的艾草,可制成艾灸所用的艾绒。在中医理论中,艾灸有“透诸经而治百病”的功效,能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除寒湿等。现代医学也证实,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疫情期间,居家进行艾灸或能预防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入侵。
谈及艾草的应用,中国人源远流长。从制作艾虎佩戴,到艾草搓成长绳点燃熏屋,再到艾叶泡酒,这些习俗在古代文献中均有记载。艾草因其药用价值被民间广泛应用。艾是纯阳之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是中医妇科的常用药物。
中医有以艾烟防治传染病的实践。晋代医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以艾烟对空气进行消毒的做法。艾条烟熏房屋,能有效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其释放的热能和烟能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艾条烟熏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艾灸疗法是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能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补足正气,激发和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对于传染性疾病,艾灸同样具有预防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艾叶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居家艾灸是一种便捷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施灸的禁忌部位要避免,如颜面部、关节活动处等。外感温病、阴虚体质、实热证患者等人群不宜施灸。施灸的时间以上午、下午均可,阴晴天也无须避忌。施灸后皮肤出现红晕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灸。
艾灸是一种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法,其疗效已经历朝历代无数医家临床实践所证实。疫情期间,居家艾灸或许能成为我们防病保健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进行艾灸时,我们必须注意上述提到的注意事项,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