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印发2023年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
健康报道 来自新华社北京2月独家新闻
今天,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版出炉)携手守护天使呼吸的健康》(由新发布,这份诊疗指南进一步细化了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认知和应对策略。此次发布的指南致力于提升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以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对于家长和医疗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关乎健康的及时雨。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于社区的儿童获得性肺炎,尤其在秋冬季节高发,其他季节也有散发病例。这种病症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波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以及肺间质。其症状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上的儿童群体中,但也不排除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风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伴随头痛、流涕、咽痛和耳痛等症状。发热多为中高热,持续高热则提示病情较重。咳嗽剧烈,有时类似百日咳的表现,部分患儿出现喘息,特别是在婴幼儿群体中更为常见。
在疾病早期,患儿的肺部体征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呼吸音降低以及干、湿性音。由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感冒等,因此如何准确诊断成为关键。指南建议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通过胸片或胸部CT等影像手段,可以看到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的增粗和增多,再结合肺炎支原体抗体或核酸检测即可作出诊断。
此次发布的指南强调,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要把握最佳治疗窗口期发热后的5至10天。对于轻症患儿来说,除了进行抗肺炎支原体的治疗外,不应常规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而对于重症患儿则需要采取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抗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和抗凝等联合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关注可能出现的混合感染问题,也要准确识别并治疗过强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风暴。这对医疗工作者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但也是他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必须履行的责任与担当。这一指南的发布无疑为他们在面对这一病症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