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始试点电子病历共享
本报讯(记者 韩立山 通讯员 魏笑琛)近日,武汉市第五医院与汉阳二桥街社区医院成功实现了电子病历共享,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武汉市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数字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大半年的调试,这一系统在昨日正式上线,作为今年承诺的十大实事之一,其影响力深远。预计年内,电子病历共享将扩充至30家医院,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数字化医疗的便利。
电子病历的互通,让大小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被打破。昨日下午,二桥街居民罗爹爹因病情加重被送往市第五医院治疗,一周后顺利出院。与此二桥街社区医院的王医生通过信息系统及时收到了市第五医院的通知。王医生能够详细查阅罗爹爹在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过程中的详细病历,他表示:“这样能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治疗情况,有助于我们为病人提供持续治疗,对控制病情非常有益。”这一系统对于社区医院的慢性病控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据了解,这一信息系统由武汉市卫生局主导,历时5年、耗资万元建成,目前管理着全市300多万居民的健康档案。该系统的建立,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全面、连续的医疗健康记录,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目前,市第五医院的HIS系统已和汉阳二桥街社区医院完成对接,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电子病历共享。这标志着武汉市电子病历共享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预计在未来,更多的医院将加入到电子病历共享的行列中来。
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相关人士表示,该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全市1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目前各医院通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无缝衔接。今年,武汉市将选择10家二级以上医院和20家社区医院为试点,逐步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计划实现试点医疗机构及其划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病历共享、医疗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这一计划的实施,将推动武汉市医疗卫生服务向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向发展。
还计划通过这一信息系统对医生的处方权进行控制,防止乱开规定之外的药物和大处方,切断以药养医的灰色链条。这一举措将有助于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保障市民的用药安全。电子病历共享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将为武汉市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