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及时就医与诊断
若发现孩子腹部异常隆起、硬块或伴随排尿/排便困难、不明原因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儿童肿瘤进展迅速且早期症状隐蔽,家长可通过日常触摸孩子腹部(从盆腔向腹腔轻按)自查。
医院会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血管/脏器的关系,例如神经母细胞瘤常包裹血管,需精细评估手术风险。
2. 治疗方式选择
手术切除:主流方法,但儿童肿瘤常紧贴血管或脏器(如肾脏、),需高精度操作。例如“血管上跳舞”式分离肿瘤,或联合多科室协作(如肝胆外科、胃肠外科)。
化疗与放疗:术前化疗可缩小肿瘤(如横纹肌肉瘤需先化疗4周期),部分肿瘤对放疗敏感。大剂量化疗后可能需干细胞移植。
靶向与免疫治疗:新兴手段,需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安全性和适用性。
3. 术后恢复与风险
术后需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如排尿是否正常),部分肿瘤切除后可能复发或需二次手术。
晚期肿瘤(如已包裹主要血管)可能无法手术,需权衡生存率与风险(如5年生存率仅30%)。
4. 家长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和观察孩子身体状况,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高发的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等。
心理支持很重要,部分患儿需长期治疗(如化疗导致脱发、皮肤变黑),家长需保持耐心并配合医生方案。
若怀疑孩子有肿瘤迹象,请尽快到专业儿童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