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院报销比例
1. 城乡居民医保
一级医疗机构:90%
二级医疗机构:85%(部分政策为75%-80%)
医疗机构:65%-75%(甲等通常为65%)
特殊群体(如贫困人口)起付线降低至2500元,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2. 职工医保
医院在职人员报销85%,退休人员90%。
分段报销规则(适用于高额费用):
0-4万元:85%
4-8万元:90%
8万元以上:95%。
二、门诊特殊病种报销
门诊慢特病:覆盖68种病种,城乡居民报销70%-80%(重点病种如恶性肿瘤门诊治疗报销80%),职工报销85%-90%。
重大疾病门诊:部分病种(如白血病)报销90%。
年度限额:门诊慢特病最高15万元,重大疾病门诊30万元。
三、肿瘤手术专项报销
10万元手术费示例:
职工医保:扣除自费项目后,理论报销约8万元(基数8万×80%),自付2万元;若触发大病二次报销(自付超1.5万元部分再报60%),总报销可达7.66万元。
居民医保:报销约5万-6万元(基数10万×60%),自付4万-5万元。
四、重离子治疗费用
费用标准:一个部位20万元,每增加一个部位加10万元,但重离子治疗费通常不纳入医保报销(其他住院费用如床位费、检查费可正常报销)。
商业保险:部分保险公司专项保险可覆盖重离子治疗费用。
五、其他注意事项
异地就医:需提前备案,否则报销比例下降10%-25%。
连续参保奖励:连续缴费每年提高住院报销比例1%,最高累计5%。
建议治疗前与医院医保办确认具体细则,尤其是自费项目和大病保险二次报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