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生长与侵袭性:恶性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且呈浸润性生长,易侵犯周围组织,手术难以完全清除。
转移能力:癌细胞可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即使原发灶切除后仍可能复发。
异质性:同一肿瘤内癌细胞存在基因差异,导致对治疗的反应不同,部分细胞可能逃逸治疗。
2. 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耐药性:癌细胞易对化疗、靶向药物等产生耐药性,使治疗效果下降。
免疫逃逸:肿瘤细胞可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逃避识别和攻击。
治疗副作用:放疗、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会损伤正常组织,限制剂量和疗程。
3. 诊断与治疗的时机
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恶性肿瘤早期无症状,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治愈率显著降低。
个体差异:患者年龄、免疫状态、肿瘤类型等影响治疗方案选择及效果。
4. 复发与转移风险
残留病灶:治疗后可能残留少量癌细胞,成为复发根源。
微环境因素:肿瘤周围的血管、免疫细胞等可能支持癌细胞存活和再生。
5. 治疗成本与技术瓶颈
高昂费用:靶向药、免疫疗法等新技术的研发成本高,部分患者难以承担长期治疗。
技术限制:现有手段无法彻底清除所有癌细胞,尤其对晚期或转移性肿瘤。
尽管挑战重重,但随着免疫治疗、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部分恶性肿瘤(如早期乳腺癌、甲状腺癌)的治愈率已显著提升。未来需通过早筛、个性化治疗和新技术研发进一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