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髓母细胞瘤
发病率:占儿童后颅窝肿瘤的30%-40%,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之一,约75%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特点: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易通过脑脊液播散;典型影像表现为CT等高密度肿块,DWI高信号具有特征性。
治疗:手术全切联合放化疗,5年生存率可达75%-80%。
2. 小脑星形细胞瘤
分类: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I级)为主,多见于小脑蚓部或半球,生长缓慢。
影像特征:囊性伴壁结节或实性伴小囊变,DWI信号不高,钙化少见。
预后: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尤其是毛细胞型。
3. 室管膜瘤
发病年龄:1-5岁多见,占后颅窝肿瘤的8%-15%。
特征:常位于第四脑室,塑形性生长(如延伸至枕大孔或桥小脑角),典型影像可见沙粒状钙化。
治疗挑战:易复发,需手术联合放疗,分子分型助力精准治疗。
4. 其他少见类型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样瘤:罕见但侵袭性强,需综合治疗。
脑干胶质瘤:部分起源于脑干,症状以交叉性麻痹为特点。
临床注意事项
症状共性:多表现为颅高压(头痛、呕吐)、共济失调或脑积水。
诊断关键:MRI是首选,结合DWI、增强扫描等鉴别肿瘤类型。
治疗原则: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年龄<3岁患儿需调整放疗策略。
以上肿瘤的精准诊断需结合病理和分子检测,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