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病理

肿瘤治疗 2025-09-01 09:06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一、主要病理类型

1.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良性肿瘤,界限清晰,细胞形态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缺乏血管/淋巴管浸润。大体呈灰白色结节,平均直径约7cm,镜下可见螺旋小动脉样血管结构,免疫组化显示CD10、ER、PR阳性。

2.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恶性但生长缓慢,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少,常浸润肌层或脉管。大体呈灰黄色不规则肿块,免疫组化特征与间质结节相似(CD10+、ER+),但伴有肌层深部浸润或脉管内瘤栓。

3. 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高度恶性,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生长迅速且易转移。病理可见坏死、胶原带及泡沫细胞,免疫组化可能显示BCOR或YWHAE-NUTM2基因融合。

4. 未分化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分化极差,无典型间质或腺样结构,预后最差。治疗需结合手术与化疗。

二、诊断要点

  • 组织学特征:低级别肿瘤细胞类似正常间质细胞,高级别则显示显著异型性;未分化型缺乏特异性结构。
  • 免疫组化:CD10、ER、PR是标志物,高级别可能需检测BCOR或YWHAE-NUTM2融合基因。
  • 鉴别诊断:需与平滑肌肉瘤、癌肉瘤区分,后者常表达肌源性标记物(如Desmin)。
  • 三、临床关联

  • 症状: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腹部包块常见,高级别者进展更快。
  • 检查方法:病理活检是金标准,辅以超声、MRI评估浸润范围,肿瘤标志物辅助监测。
  • 四、治疗与预后

    低级别患者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80%),手术联合激素治疗为主;高级别需综合治疗(手术+放化疗),但易复发转移。

    上一篇:患恶性肿瘤的词语解释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