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疗后口腔护理查房

肿瘤治疗 2025-08-27 08:17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肿瘤放疗后口腔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本指南将从查房准备、评估要点、护理措施、并发症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肿瘤放疗后口腔护理查房的规范流程。

查房前准备

1. 患者资料准备:查阅患者病历,了解肿瘤类型、放疗方案(总剂量、已执行次数)、既往口腔问题及当前用药情况。例如,鼻咽癌患者通常需接受33次放疗,每次2Gy,口腔反应多在10-15次后明显。

2. 护理用品准备:备齐查房所需物品,包括手电筒、压舌板、口腔评估量表、疼痛评分工具(VAS)、pH试纸等。同时准备演示用的软毛牙刷(建议儿童牙刷)、无酒精漱口液、碱性矿泉水等护理用品。

3. 团队沟通:提前与主管医生沟通患者近期口腔状况及异常指标(如白细胞计数),与营养师讨论患者饮食调整方案。多学科协作对放疗患者的口腔综合管理至关重要。

查房中的评估要点

1. 口腔黏膜评估

  • 观察黏膜颜色、湿度、完整性,记录充血、水肿、溃疡的范围和程度(可用WHO口腔黏膜炎分级标准)
  • 特别注意颊黏膜、软腭、舌缘等常见溃疡部位
  • 典型表现为"像吃了辣椒"的灼烧感,严重者可影响进食和睡眠
  • 2. 症状评估

  • 疼痛评估:使用VAS评分(0-10分),询问疼痛性质(持续性/进食时加重)及缓解因素
  • 口干程度:询问每日饮水量,观察唾液黏稠度
  • 味觉改变:了解患者对酸甜苦咸的感知变化及食欲影响
  • 3. 功能评估

  • 进食能力:记录饮食类型变化(如从普通饭→软食→流质)
  • 言语功能:观察是否因口腔疼痛而减少交流
  • 睡眠质量:询问是否因夜间口干或疼痛影响睡眠
  • 4. 实验室指标关注:重点查看近期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口腔细菌/真菌培养结果(如有)。放疗可导致白细胞减少,增加感染风险。

    护理措施与教育

    基础口腔护理

    1. 清洁方法

  • 使用超软毛牙刷(儿童牙刷)或纱布包裹棉签轻柔清洁,避免损伤脆弱黏膜
  • 每日至少4-5次含漱,特别是每次进食后,推荐使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或医用漱口液
  • 清洁顺序:先评估→湿润口腔→分区清洁(牙齿→牙龈→舌面→颊黏膜)→漱口→再次评估
  • 2. 环境调节

  • 使用碱性液体(如苏打水)漱口维持口腔pH值,抑制条件致病菌生长
  • 口干严重者可含服无糖薄荷糖或柠檬片刺激唾液分泌,必要时使用人工唾液
  • 保持室内湿度,床边备温水随时湿润口腔
  • 症状管理

    1. 疼痛控制

  • 局部用药:溃疡处喷涂西瓜霜、生长因子或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凝胶)
  • 全身镇痛:按阶梯使用止痛药,对VAS≥4分者应及时干预
  • 物理方法:含服冰块可暂时缓解疼痛和灼热感
  • 2. 饮食指导

  • 温度:避免过烫(建议37[12][15[10][[6][[2][12[11][15[13][18<℃),可冷藏后食用减轻刺激]
  • 质地:选择软烂、易吞咽食物如粥、蒸蛋、果泥,避免坚硬、粗糙食物15]
  • 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补充(如乳清蛋白、复合维生素),必要时管饲14]
  • 3. 并发症预防

  • 感染预防:避免共用餐具,餐前洗手,假牙每日消毒]
  • 出血预防:禁用牙签,刷牙动作轻柔,发现渗血立即冷敷]
  • 龋齿预防:使用含氟牙膏,放疗前处理龋齿,定期牙科检查]
  • 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

    1.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分级干预:Ⅰ-Ⅱ级加强局部护理;Ⅲ-Ⅳ级需暂停放疗并全身抗感染
  • 药物治疗: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抗菌/抗真菌含漱液,重症需静脉用药
  • 创面处理: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雾促进溃疡愈合
  • 2. 口腔感染

  • 细菌感染:表现为溃疡面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热痛,需抗生素治疗
  • 真菌感染:常见白色念珠菌感染,黏膜可见白色伪膜,需抗真菌含漱
  • 病毒感染:如疱疹性龈口炎,需抗病毒治疗
  • 3. 其他并发症

  • 味觉障碍:多数在放疗结束后3-12个月逐渐恢复,期间可尝试不同风味食物刺激味蕾
  • 张口困难:每日进行张口训练(如木楔渐进训练),预防颞颌关节纤维化
  • 放射性龋齿:使用高氟牙膏,每3-6个月涂氟保护
  •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1. 心理疏导

  • 鼓励表达感受,理解患者因口腔问题产生的焦虑和社交回避
  • 分享成功案例,增强治疗信心,强调多数症状是暂时性的
  • 引导家属参与,避免在患者面前进食刺激性食物
  • 2. 自我管理教育

  • 示范正确刷牙漱口方法,确保患者/家属掌握操作要点
  • 制作用药清单(含漱频次、止痛药服用时机等)
  • 提供紧急联系渠道,当出现剧烈疼痛、高热或出血时及时就医
  • 3. 长期随访计划

  • 放疗后第一年每3个月口腔检查,之后每6个月一次
  • 终身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洁牙(需告知牙医放疗史)
  • 记录症状变化轨迹,为后续患者护理积累经验
  • 查房记录与质量改进

    1. 标准化记录

  • 使用统一评估量表记录黏膜炎分级、疼痛评分、进食能力等
  • 拍照存档严重口腔反应(需患者同意),便于疗效对比
  • 记录护理措施执行情况及患者反馈
  • 2. 质量改进

  • 分析科室近期放射性口腔炎发生率及护理难点
  • 针对常见问题开展护理培训(如正确含漱方法、疼痛评估)
  • 建立放疗口腔护理标准化流程,制作图文版患者指导手册
  • 肿瘤放疗后口腔护理查房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评估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通过规范的护理干预,大多数口腔并发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完成率。

    上一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