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几个方面发现肝癌的蛛丝马迹 早发现才能早治疗
肝癌是国内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中老年男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尽管现代医疗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肝癌的治愈率仍然有待提升。肝癌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死亡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早期症状非常隐蔽,缺乏典型的特征,因此很难被患者及时察觉并确诊。那么,我们如何能够更早地发现肝癌的踪迹呢?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肝癌的症状以及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
肝癌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肝癌早期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可能仅有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由于缺乏特异性,往往会被患者忽视,未能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肝癌患者会出现肝区疼痛,疼痛部位多在右上腹或中上腹,表现为持续性隐痛、胀痛或刺痛,夜间或劳累后症状会加剧。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部分患者可能会高烧至39℃以上。这种发热症状服用抗生素后通常不会有所缓解,而口服吲哚美辛则可实现退热。在体检时,还可能发现患者有肝大、黄疸、腹水等症状。
那么,什么是肝癌介入治疗呢?
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者利用人体原有的管道,在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其中涉及的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等介入技术,都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肝癌介入治疗主要用于那些错过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或身体不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灶、缩小肿瘤,从而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由于介入疗法属于微创疗法,具有损伤小、痛苦少的优势,且在影像设备的实时监控下进行,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精确度。介入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少,能减少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反应。
对于无法手术的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可以作为辅助疗法来改善病情。如果经过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良好,甚至有可能重新获得手术机会,进而提高远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