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与肿瘤 健身与疾病
健身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医学界和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现有研究,适度健身对预防肿瘤和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益处,但也需要注意科学健身的方法和禁忌。
健身对肿瘤的预防作用
1. 降低肿瘤发病率:研究表明,每周运动超过150-300分钟(3-5小时)可以降低多种肿瘤的发病率,如结直肠癌(下降13%)、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运动通过增强免疫监视能力、降低慢性炎症等机制发挥作用。
2. 增强免疫功能:适度运动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提高机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灭能力。成年人每天体内都会产生不同数目的癌细胞,而良好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清除这些异常细胞。
3. 促进新陈代谢: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致癌物质和毒性产物的代谢排出,从而降低患癌风险。
健身对其他疾病的预防作用
1. 心血管疾病:长期健身能显著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挥拍类运动(如羽毛球、网球)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约56%。
2. 代谢性疾病: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相关疾病。
3. 心理健康:运动促使身体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能有效缓解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4. 骨骼健康: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和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和肌肉流失。
科学健身的建议
1. 运动类型选择:最佳长寿运动前三名分别是挥拍类运动(降低全因死亡率47%)、游泳(降低28%)和室内有氧运动(降低27%)。中医传统运动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也是有氧、力量和柔韧结合的良好选择。
2. 运动强度与时间: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最好结合有氧、力量和柔韧性训练。
3. 增肌的重要性:增加肌肉量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即使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对长期体重控制和健康维护非常有益。
健身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1. 避免过度运动:过度运动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关节损伤和肌肉拉伤。专业运动员一年只参加1-2次比赛,普通人也应注意恢复。
2. 不适合运动的情况:包括肌肉酸痛未恢复、感冒发烧、空腹、极度疲劳时,以及特定健康问题如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佳、关节炎等。
3. 时间选择:不建议夜跑(空气质量差、视野不佳)和天未亮的晨跑(植物未开始光合作用)。
4. 特殊人群:1型糖尿病、急性感染、心功能不全、严重肾病、高血压(>180mmHg)、高血糖(>14mmol/L)等患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
健身是对身心健康的系统性投资,从内到外都能带来积极改变。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保持适度、规律和持续性,同时注意避免健身中的常见误区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