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原因及特征
1. 良性肿块
乳腺增生:多与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为周期性胀痛,肿块质地韧、边界不清,常双侧多发。月经前症状可能加重。
乳腺纤维腺瘤:青年女性高发,肿块呈圆形、光滑、活动度好,生长缓慢且无痛,超声可见完整包膜。
脂肪瘤或皮脂腺囊肿:位于皮下,质地柔软或弹性感,通常无痛,多见于皮肤浅层。
2. 炎症性肿块
乳腺炎:哺乳期常见,伴红肿热痛;非哺乳期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需病理鉴别。
积乳囊肿:哺乳期女性可能出现,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
3. 恶性肿瘤
乳腺癌:肿块常为无痛性硬结,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能伴皮肤橘皮样改变或乳头溢血。钼靶或超声检查可见毛刺状阴影。
胸壁肿瘤:如肋骨或肌肉来源的肉瘤,需通过影像学(如CT)进一步评估。
二、诊断建议
1. 自查要点
记录肿块出现时间、大小变化及伴随症状(如疼痛、皮肤改变)。
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自检,避免抓捏误判腺体为肿块。
2. 医学检查
超声或钼靶:首选检查,可区分囊实性及良恶性特征。
穿刺活检:对可疑恶性肿块需病理确诊。
三、处理原则
良性病变:如小纤维腺瘤或囊肿可观察;增生可通过调节生活方式或药物缓解。
恶性或进展性肿块:需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或靶向治疗。
四、注意事项
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乳腺超声筛查,高危人群(如家族史)需更早开始。
避免滥用雌激素保健品,保持规律作息和低脂饮食。
若发现肿块持续增大、质地变硬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乳腺外科或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