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固与肿瘤 血凝测定对肿瘤病人的作用

肿瘤治疗 2025-07-23 18:49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1. 评估凝血功能异常风险

肿瘤患者常因肿瘤细胞分泌促凝物质(如凝血酶原激活剂、血小板活化因子)或抗凝物质,导致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高凝状态或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检测(如PT、APTT、FIB、TT等)可早期发现异常,预防血栓或出血并发症。

2. 辅助肿瘤诊断与分期

  • 高凝状态与肿瘤进展相关: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反映肿瘤的高凝状态,其浓度与肿瘤分期、转移风险正相关。例如,乳腺癌转移患者D-二聚体升高比例达89%。
  • 凝血指标联合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异常(如纤维蛋白原升高)结合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3. 指导治疗决策

  • 术前评估:肿瘤患者术前需检测凝血四项(PT、APTT、FIB、TT),以评估手术风险,尤其对高凝状态患者需预防术中血栓。
  • 抗凝治疗监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定期监测PT/INR及D-二聚体,调整用药方案。化疗患者血栓风险是健康人群的19倍,更需密切监测。
  • 4. 预后判断

    凝血功能异常(如D-二聚体持续升高)与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例如,D-二聚体增高组的死亡率是未增高组的3倍。

    5. 特殊临床应用

  • DIC筛查:联合检测FDP和D-二聚体可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 免疫治疗疗效评估: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预测PD-1/PD-L1抑制剂治疗食管癌的疗效。
  • 血凝测定是肿瘤患者管理的重要工具,贯穿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全流程。临床需结合凝血功能指标(如D-二聚体、PT等)与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