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良恶性与病理类型
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虽属良性但因易复发和恶变倾向,通常需按恶性肿瘤标准治疗。
恶性肿瘤:95%以上的膀胱肿瘤为恶性(膀胱癌),常见类型包括尿路上皮癌(占多数)、鳞癌或腺癌(恶性程度更高)。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可通过局部手术解决,高级别或肌层浸润性癌则需更激进治疗。
2. 分期与严重性
非肌层浸润性肿瘤(早期):占75%-80%,预后较好,通过电切手术和膀胱灌注可控制,5年生存率超90%。
肌层浸润性肿瘤:易转移(如淋巴结、肺、骨),需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10%。
3. 症状与早期发现
典型症状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可能伴尿频、尿急。早期可通过B超(检出0.5cm以上肿瘤)、膀胱镜确诊。
早期发现并治疗(如微创手术+灌注化疗)可实现治愈,基本不影响预期寿命。
4. 预后与风险因素
预后取决于分级、分期及治疗响应:低级别肿瘤复发率低,高级别易转移;和避免化学致癌物可降低风险。
复发监测至关重要,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进展。
5. 治疗选择
早期:经尿道电切术+灌注治疗(化疗药物或卡介苗)。
中晚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放化疗/免疫治疗(转移病例)。
综上,膀胱肿瘤的严重性差异较大,早诊早治是关键。若发现血尿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理类型和分期,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