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教授研制抗癌导弹 急觅试药志愿者
福州大学黄金陵、陈耐生两位教授最近忧心忡忡。他们的新药项目“福大赛因”,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抗癌光敏剂,经过长达14年的研制,终于在今年三月启动I期临床试验。经过数月等待,招募到的试药志愿者却寥寥无几。
这款抗癌光敏剂是福建省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是福建省获得国家批准立项的一类新药项目。它的研发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坚持。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两位教授便致力于研究光存储材料时发现了具有自动“搜索”肿瘤细胞功能的酞菁类化合物。经过激光照射,这种光敏剂能够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癌细胞死亡。
在漫长的研发过程中,“福大赛因”得到了的大力支持,先后获得了5万元立项经费和300万元的研发拨款。经过无数次试验和改良,终于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去年六月,更是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若成功通过人体Ⅰ、Ⅱ、Ⅲ期试验,“福大赛因”将正式上市,为癌症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希望。
试药志愿者的招募却成为了一道难题。虽然上百名癌症患者报名参与试验,但经过严格的筛选和体检,只有少数志愿者符合试验条件。负责人表示,由于找不到足够的合格癌症试药人,I期临床试验的进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根据国家要求,必须取得足够的人体试验数据才能申请进行下一阶段的试验。
福建龙华制药有关负责人呼吁,符合条件的癌症患者能主动联系项目组,参与新疗法的研究。这不仅能帮助患者获得新的治疗机会,也能推动福建省抗癌新药的研究进程。项目组将为试药志愿者免费提供治疗期间的所有费用。
如果您是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接受上一次治疗后至少4周的晚期癌症患者,且预期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凝血功能正常等条件符合的话,请拨打本报热线968111联系。您的参与不仅可能为自己带来生的希望,也为整个医学界带来突破性的进展。(章微)这是一篇关于福州大学黄金陵和陈耐生两位教授研发抗癌光敏剂“福大赛因”的报道。报道详细描述了两位教授历经艰辛研发新药的过程、新药的特点及其临床试验的进展和所面临的困难。也介绍了试药志愿者的招募情况,并呼吁符合条件的癌症患者积极参与。整篇文章语言生动、流畅、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