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肿瘤位置与形态
位置:明确肿瘤位于骨骼、软组织或器官的具体部位,不同位置的肿瘤恶性概率不同(如长骨骨端多见于骨巨细胞瘤)。
形态:良性肿瘤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恶性肿瘤多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边界模糊。例如,神经鞘膜瘤多为边界清晰的圆形肿块,而恶性肉瘤常表现为分裂状生长。
2. 信号强度与内部结构
T1/T2加权像:
T1像低信号、T2像高信号可能提示液体或坏死(如骨巨细胞瘤的囊变区);
脂肪抑制像可鉴别脂肪源性肿瘤(如脂肪瘤与脂肪肉瘤)。
内部均一性:良性肿瘤信号较均匀,恶性肿瘤常因坏死、出血表现为混杂信号。
3. 边界与周围组织反应
边界清晰度:清晰边界多提示良性(如脑膜瘤),模糊或浸润性边界可能为恶性。
周围反应:水肿、软组织肿胀或淋巴结肿大(如恶性肿瘤侵犯淋巴系统)是恶性征象之一。
4. 增强扫描特征
良性肿瘤通常无强化或延迟强化,恶性肿瘤多表现为早期不均匀强化(如肾透明细胞癌)。
5. 其他辅助指标
大小:肿瘤直径>3cm时恶性风险增加。
临床结合:需综合患者年龄、症状(如疼痛、皮温升高)及病理检查(穿刺活检是金标准)。
注意事项
MRI报告仅为影像学参考,最终诊断需由医生结合病理检查(如穿刺或手术活检)确认。若报告提示恶性可能,建议尽快至肿瘤专科进一步评估。
以上信息综合了影像学特征与临床实践要点,帮助您初步理解报告内容,但具体诊疗方案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