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和放疗科是肿瘤治疗中的两个重要科室,它们在治疗手段、适用范围、专业分工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主要区别:
1. 治疗手段
肿瘤内科: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性疗法。药物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
放疗科:利用放射线(如X射线、γ射线、质子等)对肿瘤进行局部照射,属于无创物理治疗,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2. 适用范围
肿瘤内科:适用于各类肿瘤,尤其是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或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
放疗科:主要用于局部肿瘤(如鼻咽癌、宫颈癌、肺癌等)或转移病灶的控制,也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3. 治疗目的与周期
肿瘤内科:旨在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延长生存期,治疗通常分周期进行(如每21天一个化疗周期)。
放疗科:侧重于精准杀灭局部肿瘤细胞,疗程较短,需连续多次照射(如每天一次,持续数周)。
4. 副作用差异
肿瘤内科:常见全身性反应,如抑制、恶心、脱发等。
放疗科:多为局部反应,如放射性皮炎、肺炎或食管炎。
5. 专业分工
肿瘤内科医生:需精通药物机制和全身治疗方案。
放疗科医生:需掌握放射物理学及设备操作技能。
两者常需协作,例如肿瘤内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联合放疗,而放疗科负责具体实施。选择科室需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