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胃癌 >>

黄帝内经中对肿瘤的记载

胃癌 2025-10-25 11:14胃癌治疗www.zhongliuw.cn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对肿瘤(称为"积"或"积聚")的成因、病机及治疗理念有独特阐述,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

一、肿瘤的病因与病机

1. 寒邪致病论

认为肿瘤形成与寒气内侵密切相关,如"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宿昔而成积"。寒气导致气血运行受阻,逐渐形成肿块,尤其强调小肠作为"生命源头"的关键作用,其温度失衡(过寒或过热)会影响全身气血循环。

2. 全身环境失衡

中医主张肿瘤是全身阴阳失调的局部表现,而非孤立病灶。如同"潮湿环境长蘑菇",若体内寒湿环境未改变,即使切除肿瘤仍会复发。治疗需通过调整整体环境(如用热药驱寒)使肿瘤失去生存条件。

3. 五脏关联性

提出"寒气客于五脏"会破坏五行相生关系,导致阳气衰竭、阴气滞留,引发剧痛甚至昏厥。特别指出心脏作为"君主之官"不受肿瘤侵袭,其他脏腑肿瘤多与寒邪及西药副作用相关。

二、诊断与治疗特点

1. 辨证依据

通过脚底温度判断小肠状态:脚底热则小肠功能正常,脚底冷提示小肠过寒,可能诱发肿瘤。反对局部扫描定位,强调全身辨证。

2. 治疗原则

  • 强调整体调理:以温阳散寒、疏通小肠气血为核心,常用桂枝、茯苓等药物组合活血化瘀,如张仲景"消瘤第一方"。
  • 扶正祛邪:推崇补益脾肺肾三脏之气(如黄芪、党参)以增强正气,配合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
  • 三、现代启示

    《黄帝内经》将肿瘤视为"日积月累的失衡",提醒预防重于治疗,需遵循自然规律调节饮食起居。其"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解释了阳气不足时寒湿瘀堵形成肿瘤的机制,至今指导中医抗癌实践。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