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性水肿)
肿瘤消耗会导致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同时患者饮食摄入不足,引发血液中白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后,水分从血管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指凹性水肿(按压后留坑)。常见表现为双侧对称性浮肿,可能伴随胸腔或腹腔积液。治疗需补充白蛋白并结合利尿剂。
2. 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
肿瘤压迫:原发或转移病灶压迫下肢静脉或淋巴管(如盆腔肿瘤),导致单侧腿肿胀,可能伴随皮肤温度升高、疼痛。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压迫位置,并针对肿瘤进行放疗或手术减瘤。
深静脉血栓:癌症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表现为突发性单侧腿肿胀、发硬。需抗凝或溶栓治疗,并排查肺癌、癌等易引发血栓的肿瘤类型。
3. 器官功能衰竭
肝功能衰竭: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加重低蛋白血症,需保肝治疗并补充白蛋白。
心/肾功能衰竭:心衰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肾衰引起水钠潴留,需强心、利尿或透析。
4. 其他原因
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晚期患者营养不良或电解质失衡可加重水肿,需营养支持治疗。
中医角度:部分顽固性水肿可能与肾气不足、寒湿瘀结有关,中医可能采用济生肾气丸等方剂温阳利水。
处理建议
明确病因:通过血液检查(白蛋白、凝血功能)、影像学(B超、CT)及心肾功能评估确定具体原因。
对症治疗:根据病因选择补充白蛋白、利尿、抗凝、放疗或手术等方案。
- 中医辅助:对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水肿,可尝试中医温阳利水法,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