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瘤编码范围
1. 恶性肿瘤:C00-C97
包括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如C15食管癌、C34肺癌等)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如C76-C80)。
2. 原位肿瘤:D00-D09
指局限于起源表浅部位的非浸润性癌变。
3. 良性肿瘤:D10-D36
如子宫肌瘤(D25)、血管瘤(D18)等。
4. 动态未定或未知的肿瘤:D37-D48
指病理性质未明确(如交界性肿瘤)或未做病理检查的临床诊断肿瘤。
二、编码规则要点
1. 形态学编码(M码)
需包含组织学类型和动态编码(如/0良性、/3恶性原发、/6转移性)。
例如:鳞状细胞癌M8070/3,良性平滑肌瘤M8890/0。
2. 交搭跨越肿瘤
若肿瘤涉及相邻部位且起源不明,编码至相应类目的.8(如C02.8舌交搭跨越癌)或C76.8(跨系统肿瘤)。
3. 恶性变处理
良性肿瘤恶变:保留原形态学编码,动态改为/3(如D25.9→C55)。
非肿瘤恶变:使用M8000/3。
4. 复合癌(多原发癌)
同时诊疗多个原发癌时,主编码为C97,并分别编码各部位肿瘤。
三、特殊情况
功能活性肿瘤:需附加内分泌疾病编码(如垂体腺瘤伴库欣综合征需加E24.0)。
继发肿瘤:若未指明继发性,默认按原发癌编码(如骨转移癌未特指时编码C79.5)。
四、示例
疑似肺癌未病理确诊:编码D37.1(动态未定的呼吸系统肿瘤)或C34.9(未特指肺癌)。
乳腺肿物临床诊断:若未活检,编码D48.6(动态未定的乳腺肿瘤)。
以上分类需结合临床诊断和病理结果,优先参考高可信度来源的编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