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肉眼可见的肿瘤
体表肿瘤:部分位于皮肤、口腔(如舌头)或浅表组织的肿瘤,若体积较大,可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例如,舌头上的肿瘤若位于表面或边缘,且大小足够,可能表现为异常肿块、溃疡或颜色改变。
肉眼特点:某些肉瘤在手术中可见形态不规则、质地柔软、切面呈鱼肉状,颜色多为灰红或灰白色。
2. 医学检查手段
肿瘤的检测方法多样,具体包括:
(1)影像学检查
CT检查:对实体器官(如肺、肝、脑)的肿瘤检出率较高,尤其增强CT可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对空腔脏器(如胃、肠)的小肿瘤可能漏诊。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适合脑部、盆腔等部位的肿瘤筛查。
B超/X线:用于初步筛查,如乳腺肿瘤或肺部占位性病变。
(2)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如AFP(肝癌)、CEA(消化道肿瘤)等,血液中水平异常升高可辅助诊断。
血常规:异常指标(如白细胞、红细胞数值变化)可能提示肿瘤存在。
(3)内镜与病理检查
胃镜/肠镜:直接观察空腔脏器黏膜,并可取样活检,是胃癌、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病理穿刺:通过组织学分析确诊肿瘤性质(良性/恶性)。
(4)新技术应用
AI辅助筛查:如阿里达摩院研发的胃癌AI模型,可通过平扫CT识别早期胃癌的细微病灶。
3. 检查的局限性
早期肿瘤:体积过小(如<1cm)或位置隐蔽(如舌根、)时,普通体检或影像学可能难以发现。
空腔脏器肿瘤:需依赖内镜检查,CT或MRI敏感性较低。
4.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家族史)应结合多种检查(如低剂量CT、肿瘤标志物)定期筛查。
异常症状(如不明肿块、持续疼痛)需及时就医,避免依赖单一检查。
综上,肿瘤能否被“看到”或“查出”需结合具体情况和检查手段,早期筛查和综合诊断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