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胃癌 >>

放线菌肿瘤 放线菌抗肿瘤作用机制

胃癌 2025-07-20 10:46胃癌治疗www.zhongliuw.cn

1. 抑制RNA合成

放线菌素类(如放线菌素D)能嵌入DNA双螺旋的鸟嘌呤-胞嘧啶(G-C)碱基对之间,形成复合体,阻碍RNA聚合酶的功能,从而阻断mRNA的转录。这种作用在细胞周期的G1期尤为显著,可阻止细胞进入S期。例如:

  • 放线菌素D通过发色基团插入DNA,环状多肽占据DNA小沟,抑制RNA聚合酶移动。
  • 高浓度时还可影响DNA合成,形成双重抑制。
  • 2. 干扰DNA功能

    部分放线菌素通过插入DNA链破坏模板作用,或引起链间交联,妨碍DNA解旋和复制。例如:

  • 放线菌素D通过氢键与DNA鸟嘌呤结合,抑制DNA依赖性RNA聚合酶。
  • 放线菌素V通过抑制转录过程干扰肿瘤细胞增殖。
  • 3. 免疫调节与微环境破坏

    放线菌代谢产物可激活抗肿瘤免疫或改变肿瘤微环境:

  • 激活TLR4受体或树突细胞,增强T细胞浸润(如双歧杆菌属)。
  • 通过竞争营养、释放毒素(如α-毒素)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 破坏肿瘤血管生成,抑制氧气和营养供应。
  • 4. 联合增效作用

    放线菌素与放疗或其他疗法联用可提升疗效:

  • 放线菌素D能增强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
  • 工程化细菌(如DB1菌)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突破免疫抑制屏障。
  • 临床应用与局限性

    目前放线菌素类药物(如更生霉素)主要用于霍奇金病、神经母细胞瘤等,但存在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而细菌疗法(如减毒沙门氏菌)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需解决安全性、疗效稳定性等问题。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基因编辑优化细菌载体、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等。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