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们这些套路骗局要当心
高考在即,各种关于志愿填报、录取环节等方面的骗局也进入了高发期。作为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一、志愿填报类骗局频频发生。一些不法分子声称自己掌握了高校推免资格或计划外招生名额,通过伪造红头文件、仿冒阳光高考平台系统等方式进行诈骗。他们往往会以高额的服务费为诱饵,骗取家长的钱财。还有一些骗子会伪造省级教育院官方短信,以补录冷门专业为名要求家长转账。
二、录取环节也是骗子们的重要攻击目标。他们可能会伪造录取通知书并寄送上门,要求家长向指定账户缴纳学费。还有一些骗子会利用往届学生准考证号伪造初审通过证明,甚至通过暗网购买仿冒高校公章模板,以假乱真。
三、在辅助工具方面,一些骗子会宣称自己拥有作弊器材,如短信橡皮、无线耳机等,声称可以通过安检。这些所谓的设备往往都是无法使用的虚假设备,涉案金额巨大。还有一些骗子会提供所谓的黑客改分服务,要求考生通过数字货币支付费用。
四、助学金融类骗局也是高考生和家长们需要警惕的。一些骗子会冒充银行人员以注销贷款账户为由威胁考生和家长,影响他们的征信,并诱导他们下载小众会议软件进行远程操控转账。还有一些骗子会精准发送贫困生补助申领信息,要求考生先交手续费。
五、身份冒用类骗局同样存在。一些骗子会以同校学生、留学生等名义收取定金或伪造身份信息骗取考生信任,最终导致考生涉嫌违法被调查。
面对这些骗局,考生和家长需要保持警惕,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所有招生录取操作应通过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完成,警惕要求通过支付宝口令红包、数字货币转账等行为。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通过高校官网公布的招生电话核实其真伪,警惕带+86前缀的“官方短信”。遇到要求下载腾讯会议、Zoom等软件进行远程指导的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很可能是骗局。考生和家长也要保护个人信息,不点击提前查分链接,不向他人透露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及银行卡验证码。遇到心理操控的话术时,如“十分钟内必须操作”“错过将永久失去资格”等,应立即挂断电话并向警方举报。
高考是人生中重要的一关,考生和家长在关注考试的也要提高警惕,防范各种骗局。只有通过官方渠道了解信息、保护个人信息、提高警惕心理,才能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