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新骗局出现了

生活知识 2025-06-19 14:42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一、疫情下的诈骗手段介绍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诈骗分子也在不断地翻新诈骗手段。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诈骗手段,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1. 假冒防疫人员诱导点击链接 诈骗分子伪装成防疫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谎称健康码存在问题,诱导受害人点击含有病毒的链接。一旦点击,个人信息将被盗取,资金也可能遭受损失^[1][3][6][8]^。 他们甚至会模仿官方的防疫小程序,进一步迷惑受害人,使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个人信息。 2. “公安机关”假扮清查资金 部分诈骗分子在假冒健康码异常的骗局中,将电话转接至假冒的公安机关,声称检测到异常经济交易或涉嫌洗钱。他们要求受害人配合“资金清查”,实则骗取银行卡信息或诱导转账,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3][6][7][8]^。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及时与警方取得联系确认情况。 3. “线上排查”索要验证码 有些人会冒充疫情防控中心或卫健委工作人员,通过非官方渠道要求提供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及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一旦提供了这些信息,银行卡资金就可能会被直接盗取^[3][4][6][8]^。 在这种情况下,务必拒绝提供任何个人信息,尤其是验证码这种重要的信息。 4. 伪造“防疫补贴”或“特效药”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邮件或社交媒体发送虚假补贴申领链接,或谎称有防疫“特效药”,以此诱导填写支付信息并实施盗刷或诈骗^[4][6][7][8]^。 对于此类信息,一定要进行核实,不要轻信陌生信息中的链接或药品宣传。

二、疫情下的防骗建议

面对疫情下的诈骗手段,我们需要更加警惕。以下是一些防范建议:

1. 不点击不明链接 对于任何包含“健康码申诉”“行程轨迹核查”等内容的短信链接,都要保持警惕。官方不会通过短信链接索要个人信息^[1][5][7]^。如果不确定链接的安全性,最好不要点击。

2. 拒绝透露验证码 防疫部门不会索要短信验证码。遇到要求提供验证码的情况,一定要拒绝并向相关部门核实^[1][2][5]^。验证码是支付安全的重要保证,切勿向陌生人提供。

3. 主动核实身份 接到与健康码相关的电话时,应通过官方渠道(如健康码小程序、社区电话)进行二次确认^[1][2][6]^。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说法,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情况。

4. 警惕“公检法”介入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办案。遇到声称是公安机关要求转账或提供密码的情况,一定要警惕并及时报警^[3][7][8]^。 在疫情期间,我们要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处理健康码相关问题,避免因轻信陌生信息而造成财产损失。

上一篇: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