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
新华社报道,疫情防控的重心已经转向医疗救治,社区与农村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此次战略转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如何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保障及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的作用发挥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回应。
明确目标,强化重点人群服务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强调,要高度重视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与服务保障工作。聂春雷司长进一步指出,当前首要任务是摸清并分类管理重点人群,特别是针对65岁及以上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为此,我国已展开摸底调查,为这些人群提供分类分级服务,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的发布,为不同风险程度的老年人提供了分级健康服务。这一方案的实施,旨在确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医疗服务。
筑牢防线,加强发热门诊设置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加强发热诊室(门诊)建设,是预防交叉感染、实施分级分类救治的关键措施。至今,全国已有近2万个发热诊室(门诊)建成并投入使用。聂春雷介绍道,这些诊室在多地已展现出良好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方便患者就近就医方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正加速推进建设,计划到2023年3月底前,发热诊室的覆盖率将提高到约90%,这将显著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热患者的接诊能力。
在此过程中,医联体、医共体的作用被强调。特别是牵头医院需对成员单位的发热门诊建设运行给予指导,包括人员调配、双向转诊通道的畅通、技术支持与培训等。
守护群众健康,发挥家庭医生作用
随着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基层防疫工作重点已转向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救治。聂春雷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愈发重要。为应对患者就医需求的增加,必须重视家庭医生的作用。家庭医生要推进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为群众提供帮助。基层医疗机构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资源配备,包括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盒和人力等。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斗中,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乡村都是前线,每一位基层医疗工作者都在为守护群众的健康默默付出。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