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现饿了么广告
上海杨浦区模拟考试惊现“饿了么”相关试题,引发广告植入争议
时光荏苒,回到2019年春意盎然的四月,一场看似寻常的模拟考试却在上海市杨浦区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场考试的主角是初三学子,而考试的焦点则集中在语文试卷的“综合运用”板块。
这一板块的多道题目,竟然与风头正劲的“饿了么”平台息息相关。学子们被要求围绕“饿了么”打造本地生活平台的理念、骑手“骑士精神”的案例以及平台通讯技术的投入等展开调研。题目不仅要求分析企业精神,解读品牌Logo的设计意图,还涉及论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试卷所给材料,更是凸显了“饿了么”在科技应用、就业公平、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其中一段关于“用科技促进就业公平”的表述更是被作为重点,要求学生们结合材料进行深入说明。
这份试卷的出现,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网友认为,试卷内容过于近似企业的软文,质疑考试这一严肃的场合是否被商业品牌所渗透。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公共教育资源是否被用于变相的广告宣传,进而可能影响学生们的价值判断和认知。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争议,教育局迅速介入调查,但并未公开最终结论。而“饿了么”方面,对于这一意外“植入”,他们表示感到“惊喜”,并否认了主动进行广告植入的做法。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次模拟考试的小插曲,更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关于教育领域商业化的深入思考。商业与教育的界限在哪里?企业是否应该为教育提供内容?这些问题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至今未有后续同类事件公开报道,这一事件也成为一个引人深思的个案。
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教育的纯粹性和中立性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任何形式的商业化渗透,都可能影响学生们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认知。希望这次事件能为未来的教育提供一个警示,让我们共同守护教育的纯粹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