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群众及时精准救助(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生活知识 2025-04-24 23:44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近年来,江西省在帮扶城镇困难群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通过一系列创新机制,为全省88.61万名城镇困难群众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让每一名困难群众的生活不仅过得去,更要过得好。

如何及时发现困难群众?江西省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是主动走访摸排,通过大数据织密保障网。例如,萍乡市莲花县的刘阿兰因患重病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收到预警后,及时为她家提供帮助。江西省还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的方式,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年均走访摸排困难群众50万余人次。

如何精准帮扶困难群众?江西省采取了分类施策的策略。针对群众的不同困难程度,将城镇困难群众分为四类家庭,并分别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帮扶。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进行兜底保障;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就业困难的群众,加强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机会;对于因突发原因造成生活一时困难的群众,落实临时救助政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江西省还通过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简化申请程序,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救助服务。

如何让帮扶措施持久有效?江西省建立了长效救助机制。他们不仅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的眼前问题,更注重从政策体系上完善解决根本问题。例如,对于像刘安娟这样的困难群众,除了提供临时救助外,还帮助她就业,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江西省还通过搭建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顺利就业,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

在江西省的帮扶措施下,许多像刘阿兰和刘安娟这样的困难群众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这正是江西省不断健全城镇困难群众帮扶机制所取得的成果。他们通过创新的方式和方法,为困难群众织密了保障网,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江西省在帮扶城镇困难群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通过走访摸排、分类施策、长效救助等措施,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相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共同努力下,更多的困难群众将得到帮助和支持,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铁路二村社区的万建英居民谈到了自己所在的社区和周边地区在解决零就业家庭及城镇就业困难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和新建区等地区成功实现了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这意味着这些区域的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得到了及时的就业援助。不仅如此,为了鼓励更多人自主创业,南昌县和安义县组织专家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他们不仅传授经营管理知识,还讲解税务知识,分享再就业政策等信息。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与学员面对面交流,分享创业经验和教训。东湖区和进贤县等区域则致力于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居民提供快速精准的创业贷款服务,居民只需在社区窗口办理相关手续即可轻松获得创业贷款。

在解决城镇困难群众的问题上,江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了长效机制,将城镇困难群众的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大局中,并成立由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这些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推动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

为了织牢社会保障救助网,江西省出台了《加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力度意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政策体系。该政策体系对四类城镇困难群众进行精准救助和综合救助。对于低保和特困对象,除了基本生活救助外,还提供了专项救助。对于不符合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也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了相应的救助措施。该省还将城镇困难家庭的子女纳入国家“奖助贷勤减免”学生资助体系,使得42.83万人次的学生得到了资助。

江西省积极推进“造血式”扶贫,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困难群众顺利就业。积极推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以基本生活保障为核心,涵盖就业创业、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和住房保障等各个方面。一些县如信丰、石城和兴国等,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将脱贫户融入县域经济特别是产业发展中,实现了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

截至目前,全省88.61万城镇困难群众中已有57.85万人成功脱困。其中,30.76万人通过纳入兜底保障如期脱贫。城镇贫困群众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从3.4%下降至1.18%,这一显著成果彰显了江西省在解决城镇困难群众问题上的决心和成效。

江西省在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省的城镇困难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和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