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病死猪肉的黑色利益链

生活知识 2025-04-19 19:41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病死猪肉的黑色产业链:从源头到餐桌的隐秘之旅

曾经有人形容病死猪肉与地沟油的危害不相上下。在我国,由于贫困人口众多,物美价廉的食品往往更受欢迎,这也使得病死猪肉有了可乘之机,更容易流向餐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病死猪肉的黑色利益链,它是如何顺利走上餐桌的。

让我们从源头说起。在福建省某偏僻之地,刘永和租用了一处场所,打着养鸡的旗号,实则从事非法勾当。他与附近养猪场勾结,收购病死猪,进行私宰、分割。这里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弥漫着恶臭的冰柜内、运货车以及案板上都堆满了猪肉,甚至爬满了蛆虫。这只是制售病死猪肉犯罪的一个冰山一角。警方调查发现,仅一段时间,就破获了多起涉及病死猪的案件,查获的病死猪肉总量惊人。

其中一位犯罪嫌疑人陈金顺曾因贩卖病死猪肉被判刑,但出狱后仍重操旧业。他的上游供应商陈开梅、林彬霞夫妇在一个废弃屠宰场屠宰病死猪。陈金顺交代,他从这对夫妇手中收购的病死猪肉数量庞大,然后转手卖给各地的肉制品作坊。这些作坊将病死猪肉加工成腊肉、腊肠,再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各地。

这个地下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一条龙服务:出售病死猪(生猪养殖户)→私宰(一级收购商)→加工(二级收购商)→销售(集贸市场或餐饮企业)。每个环节都有利可图。收购病死猪的价格极低,但经过层层加价,最终的销售价格却远高于正规产品。

这些病死猪肉是如何逃过层层关卡,流入市场的呢?在生产环节,对病死猪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是卖给了私宰点;在加工环节,未经检验检疫的病死猪肉被制作成肉制品;在销售环节,这些产品逃过了检疫、工商、质检、卫生、市场管理等关卡,最终流向了各地的食品市场。

这些制售病死猪肉的犯罪团伙规模庞大、组织严密,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体系。他们利用人们对物美价廉产品的追求,将危害巨大的病死猪肉变成了一种“商机”。这些犯罪团伙的行为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遭遇尴尬:法治难制售病猪肉者

刘永和坦然承认贩卖病死猪肉的罪行,因证据不足,司法机关只能对他取保候审。这起案件的尴尬之处就在于,大肆贩卖病死猪肉的犯罪者却难以被定罪。在一些地方,因设备匮乏、经费紧张,导致检测鉴定成为难题。尽管刘永和提供的猪肉样本被送到有关部门鉴定,却未能出具有质量问题的检测报告。对其“下家”的追责依据,竟是在加工时亚硝酸钠超标,而非制售病死猪肉行为本身。

据了解,当前制售病死猪肉案件的刑罚普遍较轻,大多判处几年徒刑及一定数额罚款。一些不法分子对此毫不在意,屡犯不止,甚至“边罚边犯”,令人痛心。

对此,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执法上存在操作困境。”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介绍,我国刑法中有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等罪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诸多困难。若适用相关罪名,需证实销售额、查处商品案值达到一定标准,但“黑作坊”、“黑工厂”大多无账可查。检测鉴定也存在难点,导致明知是病死猪肉,检测结果却都合格。

屠宰的猪肉大多是卖给相对固定的“老客户”。一位屠户陈开梅透露,他从不吃自己杀的病死猪肉。这一行业的潜规则令人不寒而栗。

办案民警表示,如今制售病死猪肉案件呈现分工更细致、隐蔽性更强的特点,这无疑加大了监管难度。警方在办理这一系列案件时,对病死猪肉的检测鉴定成为了一大难题。以福州警方破获的刘永和、凌建军制售贩卖病死猪肉案件为例,警方送检的样品被农业部门检测后却未能确定是病死猪肉,这让警方感到检测鉴定的不完善。

现行猪肉检测标准主要关注兽药、农药残留以及理化指标等,并不针对猪肉中的病菌种类及含量进行检测。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检测方式导致了许多疑似病死猪肉的检测结果却显示合格,令人担忧。

专家呼吁,不应将安全食品犯罪视为一般经济犯罪,而应视为危害公众生命健康的严重犯罪,加大惩治力度。需要出台更具体的规范性文件或司法解释,使法律更具操作性。编者认为,国家应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严惩贩卖制售病死猪肉的不法分子,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让消费者吃上健康的绿色猪肉。这是一场关乎人民健康与法治尊严的较量,我们期待更加严格、有效的法律制度来维护公众的切身利益。

上一篇:喝杯蔬果汁轻松瘦 细数强效瘦身蔬果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