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药品销售揭秘药价虚高黑幕
关于药价虚高问题的一些见解
在这个看似明朗的医疗话题背后,隐藏着让人深思的问题药价为何如此高昂?面对这样的疑问,人们不禁其背后的成因。药价虚高的现象并非单一因素导致,除了财政投入不足外,一些药品生产商及医药代表的行为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无疑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为了深入了解药价虚高的内幕,一些药品销售人员及经理们纷纷发声,向我们揭露了其中的黑幕。
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经历了漫长的流通环节。在广东省,药品要想被患者接受并买单,必须经历三大关卡: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医院遴选专家组以及医生。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市场竞争,然而这种竞争却暗流涌动,隐藏着不良的市场行为。
广东省的卫生工作会议曾对此现象提出批评,并试图通过建立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平台来改变现状。药商中标价严重超标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山西普德药业的“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其超标投标的现象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根据广东省物价局的通知规定,药品价格实行“三控”管理,其中包括控制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率。山西普德药业的两款药品在广东省医药采购环节的中标价格却远远超过了规定。
以“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为例,按照物价局的规定,其合理中标价应该分别在6.25元和7.50元左右。该药厂这两款药品在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的价格却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如2009年的中标价格分别为32元和39.88元,而在2014年进入广东省基药后,其中标价格每月都有不同,如1月份为34.4元,11月份则为35.95元。这两个中标价格远远超过了物价局规定的最高零售价,分别是最高零售价的近6倍和5倍。
这种药价虚高的现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也影响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公开公正的药品营销环境是我们所期待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药品价格的合理性,保障患者的权益。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遏制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为公众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医疗环境。也期待药品生产商能够自觉遵守市场规则,不利用市场垄断地位哄抬药品价格,共同为构建和谐的医疗市场做出贡献。依据广东省物价局与卫生厅在2013年6月27日联合发布的《通知》要求,对于药品出厂价与交易价之间存在的过大差异,省物价局采取了严肃的态度。他们通过采购交易机构向那些价格不合理的药品发出警告,建议取消其中标资格。这一举措,显然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众利益。
长江商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了山西普德药业公司在多个省份投标销售“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的情况。这款药品在两个不同规格下的中标价格异常高昂,范围在26元至44.14元之间。这些价格,无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陈胜对此表示强烈的愤慨。他认为山西普德药业公司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广东省物价局的通知要求,将病人视为被宰割的对象,极不负责任。他对此深感不满和义愤填膺的原因在于,这家公司在药品流通的初始环节就搅乱了市场价格,导致了恶性竞争,并误导了社会公众对大部分药厂正常营销行为的认知。
山西普德药业公司为何能够连年畅通无阻,轻松闯过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和医院遴选专家组的招标关卡?陈胜认为,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问题。他暗示,该药厂可能与广东省卫生系统相关部门人员存在不正当的关系,进行了不法勾兑。这种情况之严重,犹如水深浪急,让人担忧。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更严重地威胁到了广大患者的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健康。
在这起事件中,人们对山西普德药业公司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人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对此进行深入调查,严肃处理,以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众利益。这也提醒了其他药品生产企业,应该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公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