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影响死亡率医院赶病人出院 病人无院治疗死亡

生活知识 2025-04-18 05:27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我们都深知,我国的医院应该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然而现实却是,许多患者带着希望进入,却未能走出医院大门。更为令人痛心的是,在这个被称为“不能生病”的季节里,一些重病患者因种种原因被医院拒之门外,最终只能在大街小巷中黯然消逝。而医院的冷漠,甚至表现在他们连患者的骨灰盒都不愿意给予。

2012年2月29日晚七点,上海市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了市委书记俞正声对市民秦岭的回信。此前一晚,秦岭陪伴病危的父亲住院时,深感忧虑的秦岭用手机写下了一封公开信给俞正声,并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信中详细描述了其父秦金培一位肺癌晚期病人在寻求治疗期间所遭遇的困境。这封公开信迅速在微博上被转发,引起了上海舆情部门的关注,并建议俞正声对此做出回应。

俞正声在回信中对秦家的遭遇表示了关切,认为他们受到了“制度缺陷的伤害”,并承诺将努力改进相关制度。这一关注使得原本数次被医院“赶走”的秦父得到了调整,从原来的八人病房转至二人病房,并得到了外院专家的会诊。尽管有了这样的关注和治疗调整,秦父的病情已至晚期,终在俞正声回信后的第二天下午6点病逝。

记者调查发现,秦金培在求医过程中所遭遇的“住院难”现象在上海十分普遍且由来已久。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医疗制度积弊的产物。在上海,有20万癌症病人以及其他更多的慢性病人正在承受与秦家类似的痛苦。

给俞正声写信时,秦岭刚在上海控江医院为父亲办完住院手续,这是他们两个月内辗转住过的第五家医院。自秦金培确诊肺癌以来,他们的家庭经历了一场噩梦般的转变。尽管他们享有医保,但自费部分仍接近十万元,耗尽了家庭的积蓄和儿子的半年工资。对于秦家而言,钱并非主要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秦金培在医院被视为不受欢迎的病人。由于病情危重且无法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空间有限,对医院而言失去了治疗价值。更糟糕的是,癌症病人的长期住院会影响医院的床位周转率等考核指标,而这些指标又与医院的医保预算挂钩。医院常常采取不成文的规定来限制病人的住院天数和费用额度等。此外上海的医保实行的是“总额预付”制度这也限制了医院的预算和医疗行为导致医院更倾向于避免长期住院的病人以确保床位的周转率提高医保预算。这一现实揭示了医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和改进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保障他们的权益。在上海市卢湾区,部分政协委员于2011年下半年提出一份引人关注的提案。这份提案揭示了当前医保制度所暴露出的弊端,比如医院优先选择非医保病人、推诿接收医保重病人,甚至在年底拒绝接收医保病人、强制不符合出院条件的医保病人出院等现象。这些问题在秦金培先生的遭遇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秦金培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上述问题的真实面貌。秦金培从肺科医院出院时,原本期待继续接受化疗治疗,然而却未能如期接到医院的通知,再也无法回到那所医院。他的家人为了让他能够住院治疗,甚至不得不隐瞒他的癌症病情。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让人深思的时节“不能生病的季节”。这并不仅仅是指秦金培生病的时机,更是对整个医保制度的反思。为了控制医保资金的使用,医保部门对医院的医保资金实行“总额控制”,导致医院在医保“淡季”时面临无病人就医的困境,而在旺季则不得不精打细算。这种现象在一些二甲医院尤为突出,甚至不得不发动本院职工找病人住院,以用完医保额度,为次年争取更多的医保预算提供依据。

秦金培的病情恶化后,家人开始四处奔波寻找住院的地方。他们曾寄望于上海长海医院,但得知如果不隐瞒病情,医院将不会接收。于是,他们选择了隐瞒真相。即使如此,他们在长海医院的住院经历也并未如他们所愿,三天后便被要求出院。据说这是因为“上面”施加了压力。秦金培再次被120急救车送往肺科医院,而这次转院的过程更是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奈。

整个故事充满了无奈和心酸。秦金培的遭遇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众多面临类似困境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缩影。他们为了治病奔波于各个医院之间,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身心折磨。而医保制度的弊端也在这个过程中暴露无遗。

这个故事呼吁我们重新审视当前的医保制度,思考如何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让每一个需要治疗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医疗技术的进步的更要关注人性的关怀和尊重,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严和温暖。

上一篇:维维股份股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