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清时期出现的扬州瘦马,才貌卓

生活知识 2025-04-18 01:38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探寻历史上的扬州瘦马:从交易商品到文化现象

在明清时期的扬州,有一类特殊的女子,她们才艺卓绝,颜值娇好,被称为扬州瘦马。这些女子从小就被牙婆收入旗下,成为交易的商品,供人买卖和玩赏。她们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苦难,从小就接受严苛的训练,忍受卖主的鞭笞辱骂和买主的轻薄玩弄。对于她们来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折磨,是别人手中的工具。

那么,什么是扬州瘦马呢?其实,瘦马一词并非仅仅指瘦小的马,它更多地是一种文化现象的象征。在文人眼中,瘦马是落魄的象征;而在商人眼中,瘦马则是一种能够谋取暴利的商品。在扬州,由于盐商的云集,一些富商开始蓄养小妾,这些女子被培养成为多才多艺的管家婆,不仅要照顾家庭生活,还要能够打理生意。

这些女子从小就被分类培养,根据买主的喜好和需求,重点学习各项技能。第一梯队的女子学习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技能,为有文化素养的士人和商人服务;第二梯队的女子则学习识字、弹曲等技能,协助商人打理生意;第三梯队的女子则学习女红、裁剪等技能,作为一般大户人家的侍妾或小商户的老婆。这些女子被培养成满足买主特色需要的商品,所有的栽培都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买主,赚取一笔利润。

这些女子的命运并不总是如此顺利。如果一时无法寻找到合适的买主,她们便会被降价处理,甚至落入秦楼楚馆、青楼或窑子等场所。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那些暴发户的欲望。最初,盐商们纳妾只是为了生活照料和原始欲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精明的商人开始发现更多的商机,于是这些女子便被赋予了更多的赋能。

江南女子本就有亭亭玉立的身姿和苗条的身形,这些出身贫苦人家又被刻意训练的女子,更能迎合那些暴发户独特的心理需求。商人经商四处走动,身边能够信任的人不多,带一个管家反而要支出额外的银子。这些多才多艺的扬州瘦马便成了他们经商路上的最佳伴侣和助手。

买回的这些女子,如同枕边的知心人,不仅容易取得信任,更能胜任家务管理、财务支配的任务,无疑是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她们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展现出她们的价值,无论是床前还是屋后,都能大显身手,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随着培训方法的日益成熟,这些女子经过调教,技能全面,买回家后无需额外培养便能迅速投入工作。相对于单纯的文人,他们更需要第二梯队的女子来助力生活。这些女子就像管家婆一样,深受欢迎。

在那些追求技艺的文人眼中,那些只会吹拉弹唱的女子反而显得多余,毕竟花费千余两银子买回来的女人,如果只擅长这些,似乎并不划算,让人舍不得。

为何士大夫们如此狂热呢?

扬州的繁华富庶,再加上其接近苏州、杭州、南京等江南商贾云集之地,使得扬州的“瘦马”现象迅速破圈。对于那些原本就有蓄养小妾习惯,且充满恶趣味的士大夫来说,他们不甘落后于商人,纷纷跟风购买扬州瘦马,以满足自己庸俗的品味。他们需要的是第一梯队的女子,那些能够吟诗作赋的女子,就像是他们的梦中情人。

文人之间互不服气、互相轻视的毛病与生俱来。对于那些能够琴棋书画的女子,他们更是趋之若鹜,只要有钱,便能娶回家中,比起家中的黄脸婆,这些女子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铁齿铜牙》中的常妈就培养了一位叫明月的女子,她精通琴棋书画,熟悉经史子集,专为满足那些不爱金钱、却对才艺女子情有独钟的文人。因明月,常妈成功吸引了河间知府俞定中。而明月自知,她不过是常妈手中的一个工具,类似于顾也直用名贵药材饲养的鸡,身份虽不同,但作用类似。

在明末的天下文坛中,这些琴棋书画的女子成为了文人们争相追逐的对象。他们或许对钱财视若无睹,但对心仪的女子却无法忽视。能够娶回家中,成为他们的挚爱,更是求之不得。他们不惜花费巨资为这些女子赎身。

明清时期的侍妾现象,蓄养小妾成为了一种风气。不仅男性积极参与,许多女性也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而鼓励丈夫纳妾。如《浮生六记》中的沈复的夫人,就亲自为丈夫物色小妾。虽然最终因为丈夫的原因未能成功,但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屡见不鲜。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往往很低,她们要么被当作“两脚羊”,要么成为扬州瘦马这样的畸形产物。扬州瘦马是在特定场合下出现的审美扭曲的产物。这些女子被当作商品买卖,以满足某些人的畸形需求。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