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与统一矛盾激化 方便面渠道恶斗一触即发
康师傅与统一:方便面渠道之战
本报记者袁益报道,源自沈阳的消息揭示了一场正在进行的方便面渠道大战。近期,消费者在沈阳的各大超市、卖场及小型私人超市发现,统一的方便面产品逐渐减少,而康师傅方便面的身影却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统一内部人士透露,今年年初以来,统一已经失去了近4万个销售点,损失金额超过两亿。这一切与康师傅所采取的一系列排他性销售策略紧密相连。
据了解,康师傅与统一的矛盾在今年已经激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清明节期间,在安徽淮南的销售人员因为方便面货架摆放问题发生冲突,甚至有统一业务员受到刀伤。此类事件在沈阳的一家批发超市也曾上演。
深入的调查揭示,当地许多超市已经停止销售统一方便面,主要原因是超市老板与康师傅签订了协议,只能销售康师傅的产品。这些超市经理明确表示,他们与康师傅签订了合同,每月支付现金给康师傅以获取货架使用权。
记者获得的一份康师傅控股的沈阳顶益食品有限公司与某销售网点签订的供货协议显示,协议中明确规定了不得在协议期内销售统一方便面的内容,并注明了每月的货架使用费。
虽然康师傅的发言人陈功儒并不认同“去统化”的说法,坚称这些情况主要集中在特定销售渠道,但他也承认去年康师傅的毛利率下降了1.59%,因此在成本方面需要谨慎考虑。尽管如此,陈功儒强调商家最终考虑的是商品售卖情况,他们并非仓库。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没有必要在毛利率下降的时候,再去额外推高成本。”这是他的看法。他认为,如果额外支付货架费,就需要卖出大量的方便面才能收回成本。然而据统一内部人士透露,沈阳市区的所有三千多家私人超市原本都能够买到统一品牌的方便面,只要支付货架的使用费即可进入。但从今年开始,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那么为什么占有市场绝对优势的康师傅如此不惜成本地扩张渠道呢?答案源于新品竞争的压力。根据AC Nielsen的零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虽然康师傅在方便面市场的占有率高达56.7%,但在酸菜口味方便面的占有率上却不及统一推出的老坛酸菜牛肉面产品成功。这种产品的推出刺激了整个行业的竞争态势,迫使各大方便面厂商包括康师傅在内的纷纷推出自家的酸菜面产品。然而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康师傅在产品竞争上并未占据优势因此转向销售竞争通过提高货架使用费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康师傅在东北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很高因此在整体收益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保持其市场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关于销售渠道的竞争正在展开而这场竞争的背后则是新产品竞争的延续。对于这种做法是否属于恶意竞争上海广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宇宏表示只要协议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签订并且超市能从协议中获得额外利益就不构成违法。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康师傅与统一之间的这场市场份额争夺战,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一场激烈的商业角逐即将拉开帷幕。
在业内人士眼中,康师傅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逐步减少统一方便面在东北市场的露面机会,然而这种做法对自身也并非毫无影响。据悉,康师傅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向超市支付高额费用,但在某些渠道,其销售额却难以覆盖这些成本。
据了解,康师傅在某大型超市每月需支付2500元的费用,但其在该超市的月销售额仅约5000元,显然难以盈利。在大学超市这类特供点,康师傅每月支付的费用更是高达8000元,而月销售额却不足3万元,几乎无利可图。
在批发市场中,康师傅更是下足了血本,不仅给予批发商更多优惠,还承诺原价收购剩余的统一方便面,并打折转售给其他商家。甚至有一次,康师傅的销售人员与统一的销售人员因回收方便面而发生对峙。
对于康师傅的这一战略,有人评价道,其利用自身实力雄厚的优势,全面抢占市场份额,控制渠道,以期在半年内让统一在东北市场失去立足之地。这一切的投入,是否值得,仍需时间来验证。
面对康师傅的强势进攻,统一并不会坐视不管。有消息透露,统一也开始与超市签订协议,提供比康师傅更诱人的条件以争取市场份额。超市老板们对此直言不讳,表示谁出的费用高,他们就摆谁的货。
这场竞争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更关乎消费者的选择权。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加多元化的产品,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也期待两家企业能够通过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