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之后,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就超过了20个
接下来迷奇闻网的小编带您穿越历史的长河,西汉王朝的真实故事及其历史沿革。
西汉王朝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一直以来都被后世视为最正统的王朝。后世为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创立政权时,往往以汉为国号。而这与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儒学息息相关。从始,儒家便强调将礼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础。周朝被视为正统的代表。
秦朝虽开创了封建时代,但因灭掉东周,使得正统血脉断绝,再加上与儒家的不和,绝大多数儒学代表并不认同秦朝。秦朝与“正统”二字无关。
到了西汉时期,为集中权力,统治者采纳了儒家推崇的皇权天授思想,开始独尊儒术。汉朝的儒学家们自然也要“回报”政权,通过各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将汉朝与周朝联系起来。例如,《前汉纪》中的“汉兴继尧之胄,承周之运,接秦之弊”,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即便后世有政权崇拜秦始皇,为巩固中央集权,他们仍会推崇汉朝。回顾我国古代的整个历史,西汉王朝覆灭后,曾有20个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可以说是使用次数最多的国号。
在西汉之后,存在了两年的玄汉政权,因强制推行新政引起不满而覆灭。绿林军为师出有名,拥立刘玄的后代兴复汉室。虽然绿林军实力强大,天下诸多势力也给予响应,但刘玄因缺乏大志,导致政权在两年后被所灭。
玄汉政权灭亡的同年,又有三个以汉为国号的政权成立。这些政权虽短暂存在,但均代表了当时的历史沿革和纷争大势。在这混乱的四年里,“正统”只是一个噱头,实力才是真正的关键。东汉政权消灭其他政权后成为大一统王朝并一直延续到公元末。随后刘备建立的蜀汉虽有心统一全国却最终因国力衰微而失败。随后的几十年里各大势力纷纷以汉朝的名义建立政权体现了汉朝深远的影响力和象征意义。直到后来的朝代更迭和战乱纷争中这些以汉为国号的政权才逐渐消失匿迹。而汉朝的历史沿革和故事仍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成为我们历史的重要线索之一。在公元551年,有一个势力借着发家,不久后便囚禁了南梁的皇帝,自立为帝,国号为汉。尽管侯景能够打江山,却无法守住江山。他登上皇位后,本性暴露无遗,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最终,他的政权仅仅存在了两年便被彻底消灭。
随后的300多年里,中国进入了一个虽有动荡但长期稳定的阶段。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仅出现了两个与汉有关的小政权。
公元617年,周朝趁隋末天下大乱之际,在北方地区得到了人的扶持,建立了一个小政权。仅仅两年之后,刘武周在突厥的帮助下和宋金刚的怂恿下,南下进攻并州。他的军队势如破竹,一路攻占了整个山西。直到李世民出马,才将刘武周打败。而周朝的大汉政权也在成立三年之后走向覆灭。
100多年后的唐朝中期,幽州将领朱在公元784年发动叛乱后,建立了汉国。同年,这个政权便被西平王李晟所灭。
此后,汉政权的“风潮”暂时熄灭了100多年。但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它仍然在特定时期兴起。公元916年,为了证明政权的正统性,后蜀改国号为大汉。在进行祭天仪式时出现了异常现象树木被大风拔地而起。王建认为这是改国号的凶兆,于是在公元918年的正月初一重新改回国号。
同年,刘陟建立了南汉政权。这个政权统治了南部地区长达50多年,势力范围包括广东、广西以及越南的北部地区。直到971年,北宋才将这个强大的政权消灭。
而在南汉政权存在的中期,北方也出现了两个汉政权公元947年成立的后汉和公元951年成立的政权。尽管后汉存在时间较短,但其实力强大,统治了我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而北汉虽然只有河东地区最贫瘠的土地,却凭借着与某些势力的不错关系存续了28年。
在北汉政权灭亡后,存在的三个汉政权相隔时间都比较长。公元1216年,郝定建立的大汉政权仅存在一年便被金军所灭。公元1360年,在江西九江的陈友谅自立为汉王,但四年后随着陈友谅二儿子的投降,这个陈汉政权宣告覆灭。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公元1465年,反抗腐败统治的起义军首领建立汉政权,但一年之后便被明朝大军击败。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政权选择以“汉”为国号呢?这无疑与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关。汉朝是中国大一统朝代中时间最长的一个,两汉合计405年。除此之外,汉朝还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并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汉”成为了彰显政权正统地位的国号之一。确实有很多政权与汉王朝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